中国最大的官是什么职位

华峰博客 1.1K

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指挥官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

大多数人都知道指挥官是军队中的一个职位,但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说出指挥官有多大,他有多大的权力。

这不是因为大家的理解能力差,而是因为影视作品中的指挥官太多了,指挥官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部队;不同时期的指挥官拥有不同的力量。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对司令员的定义是:军队的高级组织单位的首席军事官员,司令官也叫指挥员、指挥员。

在中国古代军队中,只有将军、都统、游击队、干宗等军衔,没有统帅这样的军衔。

中国古代也有统帅这个词,也是官职,但不是军事职位,而是行政职位。

《皇后北史传序》载:“三将,图法式,纠察布告。”

晋朝的总司令是滇卫司、公元司、回民司等机关的首领,他负责本局和司的事务,排名从第六到第七。

其中,守护司负责后宫的守护,相当于保卫处;宫苑司负责修宫、清扫、开闭门、铺毡席,类似于今天的房产局、房管局、城建局。.

与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一样,司令官也是进口产品,从欧洲进口,是西方国家军队中的军事岗位。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中首次出现指挥官的军事地位,直到20世纪初,即民国时期,中国军队才开始以外国为中国人,并在军队中设立统帅。

众所周知,19世纪末,日本处于亚洲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许多术语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如干部、公民、俱乐部等。

近代中国统帅的称号也不例外,同样来自日本。

例如,曾任日本首相、被称为日军之父的山崎友友,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担任第一军军长,日本元帅,抗日战争时期,第五师长野津道君,1878年已任东京镇台司令员。

可见,在1894-1895年甲午战争前,日军设立司令员一职。

但是,中日军队在指挥官的定义上仍然存在差异,在日本军队中,指挥官是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一般指挥一战一军,人数不少于一万人。

例如,1894-1895年甲午战争的朝鲜战场,日军出动两军,总兵力2.4万人。

抗日战争中,有日军统帅一个,下辖3个师,总兵力约5万人。

“上海派遣军”司令员南本下鹰,日本中将,指挥6个师、2个野战炮兵旅、1个增援旅级支队和1个飞行团,兵力约17万人。”

陆军上将,“华中派遣军”松井石根司令,指挥总兵力约27万人

第二军军长同济古宫中将统率16个师1个支队1个航空团约35万匹马。

关东军司令官、日军大将上田宪一指挥的关东军兵力较多,不少于50万人。

可见,日军的统帅,至少是中将,级别很高,指挥着千军万马。

中国军队一团糟,它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有不同级别的权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第一次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

10月12日,湖北军政府成立各机关和官员,统帅开始出现在中国。

最早的指挥员无疑是武汉安全司令部司令员一职,由于1911年革命的主力多为各省新军,起义的骨干多为曾在日本留学的士官。

他们深受日军和新军的影响,国民军设立了司令部或总司令部,负责人自然是指挥官。

这期间,统帅的权限还是很大的,级别也很高。

例如,国民党二号人物黄兴是1911年革命的总司令。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军事官员包括国民军司令员、东部卫戍司令员等统帅或统帅。

我军最早的司令员出现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当时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第3、25师共800余人,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5纵队,朱德任指挥官。陈毅为党代表。

1930年代初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体现官兵平等,在“司令员”后面加了一个“人”,“库珀”更名为“炊具”。

中央红军长征期间,组建了第一野战纵队和第二野战纵队等多个纵队,纵队设指挥员,军委纵队和下属梯队也设指挥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组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队伍越来越壮大,每个根据地设若干军区、师,各地设指挥员;如太行军区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等。

同时,各根据地相继成立了八路军太岳纵队、东进纵队、金浦支队、黄河支队、大青山支队等多个纵队和支队指挥官。

此时,指挥官的军事地位各不相同,有的指挥员是团长,有的指挥员是师长。

其管辖的兵力,从数百人到数万人不等。

就连八路军120师给军委、八路军司令部的信也反映了我军“司令员遍天下,八路军师长……”

当时,我军以游击战为主,部队组织不规范,无法统一管理。

可见,我军武将大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948年11月,全军统一,纵队司令改称陆军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司令员职位完全标准化,解放军各军种、军区(战区)、省军区、驻军区、驻军区、防御区、要塞区、基地、军分区、舰队、海警区、军区((战区)空军和其他单位有指挥官。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