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话

华峰博客 1.1K

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话,这是来自孟子的话。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尽心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话

释义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所以得着百姓的欢心便做天子,得着天子的欢心便做诸侯,得着诸侯的欢心便做大夫。诸侯危害国家,那就改立。牺牲既已肥壮,祭品又已洁净,也依一定时候致祭,但是还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解读

孟子的仁政思想,其道德基础最重要的是“仁者爱人”和“以民为本”的思想。民本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而其最鲜明的一个表述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国古代,以什么为“贵”,就是表示以什么为最有价值。比如《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运用是以和谐为最有价值。《孝经》引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就是说在天地所生的人与万物中,人是最有价值的。《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孔子贵仁”,就是说孔子是以仁爱为最有价值。孟子在这里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说相对于社稷和君主而言,人民是最有价值的。在中国古代,“人”和“民”是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一般来说,“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民”是相对于国家政权和执政者而言。“仁者爱人”的“人”包括了“民”在内,而“民”又是相对于国家政权和君主来讲的。在“民为贵”之后是“社稷次之”,“社稷”本是国家祭祀的土谷之神,它又成为国家政权的一个象征。“君”虽然是最高的执政者,但是与人民和社稷相比,“君为轻”,君主的价值要次于人民和国家政权的价值。这就是“民贵君轻”,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高于王权主义。

本章“是故”后面的话,就是孟子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解释。“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这是讲的“民为贵”。“丘民”的意思是众民或田野之民,实际就是指普通的老百姓。“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因为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说的“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不得民心,而是只得到天子的青睐,那么他只能当诸侯。如果更次一等,他只是被诸侯国君所看重,那么他只能当大夫。由此也就体现了“民为贵”。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在《万章下》篇讲到齐宣王“请问‘贵戚之卿’”,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主有错误,臣下要去谏阻他,如果多次谏阻他,他还是不听,照样坚持自己的错误,这就危及了社稷国家的安全,那怎么办?对于同姓的“贵戚之卿”来说,就要改换君主,也就是“易位”或“变置”。这可以说明与社稷相比,君主的价值要“轻”。

后面又说:“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牺牲既成”是用牲畜来祭祀社稷之神,“粢盛既洁”是用谷物来祭祀社稷之神。对社稷之神都按时祭祀了,礼节都非常周到,社稷之神就应该保佑人民的生活安康,但是仍然有旱灾和水灾,这就是社稷之神保佑百姓的职责没有尽到,那就要“变置社稷”,把祭坛上的土谷社稷之神换一换。这说明与“民为贵”相比,社稷的价值要“次之”。

在孟子之后,荀子也有一段话很重要。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意思是说,天生下老百姓,不是为君主而生的;天立了君主,是为民而立的。为了谁,就是以谁为价值主体。说天之立君是为民而立,这就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因为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所以“民为贵”,人民是最有价值的。

◎原载于《<孟子>七篇解读》(尽心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