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蝇效应

华峰博客 572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的叮咬
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的奔跑”。
在团队中,如果你想激发某个人的潜力,我认为最优解决的方式首先要研究同事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性格特征”,其次是明白管与理的作用。
管的本质是认知到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不“管”他什么,这叫所谓的放权。
“理”的本质在于明白自己“不瞎参合做什么”,当一切他想做的东西自己插手时,反之会得到“负面的作用”。
美国总统林肯以前和他的兄弟在老家的农场种植玉米的时候发现,自己家原来那匹爱偷懒的马跑的非常快,他为此感到疑惑,结果通过观察,林肯发现,之所以那匹马跑的飞快,是因为后面有只马蝇的干扰所导致的。
因为被“马蝇”所叮咬,所以马就会用狂奔的方式想把这只难受的马蝇甩开,从而马的精力变得旺盛起来了。
最后,他就非常理解了,马蝇效应指的是“再懒惰的马,只要有马蝇来咬他,就会跑的飞快,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机制,任何人只要在合理的情况下,都可以奋勇向前。
所以你会发现,“管理”就像这皮马一样,你要挖掘他的核心诉求,寻找正向性的激发条件,就能“最大化”激发自己的潜能,世界上没有“懒惰”的员工,只有不懂“激发”的领导者。

01

关于“马蝇”效应。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相信每个人的自律性都不会太好,如果你想要达到某个目标,那么就要学会给自己阶段性的“施压”,并且能找到一个核心的竞争对手显得颇为重要。
这样自己才会有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大量实验证明,在阶段性的施压或者“利益诱惑”下人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1.产生的核心原因
马蝇效应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影响个体的行为:一匹很安逸的骏马,突然被马蝇叮咬而产生了疼痛感,然后它需要马上把这“疼痛感”给解决掉。
对于马儿来说,引起高速运动反应的核心便是“如何解决疼痛感”。
作为体积巨大的“动物”,马儿没有别的方式可以选择来解决“一小顶点的东西趴在自己身上”,于是它只能动起来,通过加快自身运动速度的方式,让马蝇不能趴在自己身上,防止再次被蛰伤。
这说明合理的制造“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企业或者某个销售团队中,如果长时间保持风平浪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片和谐”,实际上就是孕育着一坛死水。
而这种氛围,本质层面就会使“团队失去激情”“失去战斗的能力”
因此管理者通常就会采用关注员工的情绪状态,然后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刺激员工的行为,必要时“会制造一些冲突”,以此来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能,以防止“员工”在平静中安逸,业绩的下滑。
比如日常管理中所用的“扩大工作的内容”树立标杆内部竞赛或者一份工作尤其是在创意方面两个人进行PK来做,这些都是通过“制造冲突”的方式来改变环境,进行激发员工热情的行为。
但是对部门来说,这所有一切的前期都是要围绕“核心的目标进行”,只有设定了团队的核心目标,然后逐一的分解到个人身上,那么才会起到“马蝇效应”。
马儿之所以跑,是因为它的目标明确,“赶紧摆脱这该死的家伙”,有目标就会有压力,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
让部门的全体伙伴都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从而更好地保证部门目标的实现。
以前的管理更倾向于用“权利”的大小来压制,而现在物质丰盛的时代,更需要制度,标准,流程来作为“警戒线”。
目标的设定,也要有相关的“奖罚机制”,未完成怎么样,完成了如何,重在参与感和结果上,当然也不一定要“罚款的形式”,比如打扫卫生,给大家唱歌,这些都是“激励团队活跃”最有效的方式。
在部门中,这个“马蝇”到底要做多大,叮咬到什么样的程度合适,这就需要管理者就“目标”去做好衡量,否者就会造成负面的效应,比如“强迫的加班996,导致员工身体虚弱而影响工作”等,那这些就属于“舍本逐末”了。

马蝇效应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2.运用的核心主张
并不是所有的人按照固定的“激励方式”都是可行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多数人都是“不会轻易满足的”,比如有的人表现在“占有欲上”,有的人表现在“权势上”,有的人需要的是“金钱”
就好比一家创业公司,对于年龄偏大的人入职创业公司来说,他们更可能索取的是一种“机会”,博弈的是“未来3-5年”。
所以这类人他们更希望与公司绑定,那么在薪资上面可能就设计到“股份”的激励。
对于2-3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入职一家创业公司的核心需求可能是“不想成为大厂那样的螺丝钉”,在小公司各环节都可以参与到,提高自身的整体能力。
当然也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更看重的是“薪资待遇”,如果薪资待遇给的足够优越,阶段性也是会考虑,所以你看,本质是需求的不同。
在大企业也是一样,对于那些长期工作在一个公司5-8年的人来说,他们身上的“马蝇”就是寻求稳定的,既得的利益或者某些心理上隐秘的满足感。
从工作角度来说,这类群体不一定比其他同事能力强,但是忠于企业,忠于文化,对内部流程和公司的发展有深刻的认知。
那么针对于不同的人,都有哪些不同的“马蝇”可以对症下药呢?
主观角度较为通用的鼓励方式就是“工作中做的好,点名表扬”,这样实现部分伙伴的荣誉感,但起不到“核心激励作用”。
其二,如果有些特殊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的很平庸,而且经常有意无意的“以自己不凡的后台自居”,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这类同时他们并不畏惧更高的目标,更有难度的任务,你可以交给他们。
待他们完成,提出表扬,以便为自己也赢得更多的尊重,这就是针对这类下属的“马蝇”。
马蝇效应
其次还有几点也是值得关注的,比如“找员工谈谈心,做做思想工作”,行动更有说服力,给他找一个“标杆示范”,让他看看别人怎么做的。
当然对于那些好胜自负,进取心强的,在分配任务的时候,用简单有利,颇能刺激他进去的话来结束,比如“这个任务对你来说有那么难么”,也能起到相关的激导作用。

02

每个人都需要“马蝇”。

马儿的速度从慢到快是由于“马蝇的叮咬”,那么我们个人的发展是由弱变强的过程,事实上也需要叮咬,那么这些叮咬来自于哪里呢?
其一动态的是“社会环境的压力”,再者是团队组织内部的“压力”,还有是来自于竞争对手,同伴的努力。
你看到别人不停的奋斗,自己就会莫名的感觉焦虑,这时就会保持旺盛的势头,加速前进,让自己强大起来。
1.有压力你会跑的更快。
我的一个朋友小陈是学“工商管理的”,但是他个人的爱好是做设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品牌企划部。
刚工作一年的他还没有负责过独立的项目,那次偶然的机会,领导给他安排了一个特别的项目,就是负责平安夜网站的设计,给的时间是5天。
由于是过节,这次的设计做了一些交互,而他和其他的伙伴都不是太了解这方面,领导又出差了,经过电话沟通,领导给他推荐了一个做的不错的“网站设计师来帮助他,不懂的可以咨询”。
然后小陈就和那个伙伴发信息,结果人家的反馈是“自己在出差中,也比较忙,让他先自己做,不懂的留言,看到第一时间回复”。
当时,小陈面临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放弃,直接告诉领导,自己的能力可能还达不到,让领导另外找人负责,第二是迎难而上,先做,不管好坏的效果,先行动了在说。
如果选择第一条,那么这次挑战自己的机会就错过了,可能在领导心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如果选择后面,则自己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学习,虽然做不出一个交互很完美的平安夜网站,但至少能完成任务。
如果做出来能满足“领导的期望值”,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地位也就上升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多机会。
于是他想了半天,最后决定选择后者,最后通过同事的介绍,认识了其他公司做交互网站的朋友,晚上下班后带着电脑亲自跑到别人的公司去学习,并边学变执行。
就这样持续了两天,每天做到深夜11点,终于把这件事情完成了,最后领导回来,小陈把这个发给上级,上级问:“这个是你找外援做的吗”?
小陈回答道:外援的朋友也在出差,没有时间,我就找的身边的朋友指导,然后一步一步完成的。
领导非常的满意的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并夸他年轻有为,其实多数人遇到问题都是“惧怕”的,担心自己做不好,适当的压力反而会让我们能够静下心去专注做一件事,来挖掘自己的潜力。
压力就像“马蝇”,如果你都不给自己施加压力,“你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变小了”,你对自己的要求越少,社会对你的要求会越多,同时自己得到的也会越少。

马蝇效应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2.人性是懒惰的。
上学的时候,在家人的庇护陪伴下,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工作后,从养活自己,慢慢的到谈对象,结婚生子,买车买房,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多数普通人压力会越来越大。
很多人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选择好好奋斗,把该享受的安逸,快乐全部消耗完了,那么在35-40岁以后的路上,不得不面临生活给予的“磨炼”。
当然除了生活的压力以外,工作上面也是,身边的同龄人都升职加薪,回头看看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几年都没有蜕变了。
我之前在工作中,有一个非常好的职场前辈,他的生活基本没有任何的压力,因此在工作中,他也从来不争不抢,总是一副无所谓的状态。
他工作了大概8年,只是偶尔涨涨工资,始终也没有升职,后来就跳槽到了另一家互联网的创业公司,今年听说,由于公司为了控制成本,他被第一个开除了。
原因很简单,近些年的工作中,看他的履历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业务上没有明显的突破和改变,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大的价值了。
认真思考你会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任何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没有外在的压力,本质就不会有“内在的动力”,没有一个可以追逐的目标,最后只会平平淡淡,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生家庭和背景”,那么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就要不断的给自己施压,除了工作以外,要额外的要求自己去学习,上进,达到某个高度。
适当的压力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否则容易变得焦虑,对自己失去信心。
而据我观察,现在多数人焦虑的本质是因为“欲望太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造成的”。

03

有竞争是“幸运”的。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才会有巨头的出现,工作中个人与个人的竞争,才显出能力的高低,有对手其实更能让自己有“危机感”,如果自己连对手都没有了,试想下是多么的枯燥。
生存本质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关系链,从社会主体角度而言,竞争更能激发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资源角度来看,竞争比合作更能有效的促进资源的配置,市场之所以能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因为市场的竞争保证了“价格的灵敏性”,使供给关系得到匹配。
1.工作与生活中你有竞争对手么?
如果你没有竞争对手,那么自己绝对不会是一个“干劲十足”的选手,就像公司没有竞争对手,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是同一个道理。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讲,“你看隔壁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你学习成绩怎么样”。
这种攀比的心理,本质就是一种竞争,父母渴望我们取得优秀的成绩,然后就把隔壁孩子比作成“马蝇”,不停的来叮咬我们。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在雅典奥运会上,跳水比赛三米板冠军“彭勃”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道:“我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队友王克楠,一个是我的对手萨乌丁。
如果没有队友对我的鼓舞,我是不会拿到今天这个金牌的,我之所以要感谢我的对手,是因为他那么大的年龄还在拼搏,这刺激了我“更加努力”的去比赛。
这就告诉了我们“对手是自己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而往往是舵手给自己压力越大,由此而激发的动力就会越强。
对手之间,本质是一种对立也是一种统一,相互的排斥而又是相互的依存,相互的压制又是相互的刺激,尤其是在“竞技场”,“销售岗”,没有了竞争每天是多么平淡无趣。

马蝇效应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2.竞争让你更强大,跑的更快。
我本是一个不擅长写作的人,平时也很少做“深刻的反思”与对工作的复盘,自认为工作做好就行,可是我发现我身边的人一直在进步,他们不断的在发生着变化,迫使我这样。
27岁当上了高级管理者,28岁自己创业赚了一桶金,有的甚至于没有到35岁就已经财富自由。
身边有一个老校友,当时毕业时我对他的印象是“比较腼腆,不爱说话”。
因为我们都是学习的”播音主持专业“,同学们经常嘲笑他,如果他要是毕了业,以后能混的多厉害,我就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
前段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一个行业大会上相见,第一眼我居然没有认出来,仔细打量后才“彼此认出”
他比我大2岁多,如果我俩站到一起,你绝对看不出来他的年龄,皮肤保养的非常好,健身塑形身材也练得很好。
我记得在学校他至少有150斤,同时在台下看他主持行业大会,也是非常的平稳,几年不见得到了质的飞跃。
回到家中,翻了下他的微博,看他年初录制了“亲爱的客栈”,参加好几档综艺节目,也出版了自己的新书,时间是一把尺子,原来自己可能比别人优秀,现在看来却落后了一大截。
他给我的打击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和追求,人就是这样,迫使自己强大的都是身边那些鲜活的案例。
你在深夜喝酒的时候,别人在敷面膜保养,你在清晨8点还睡觉时,别人已经跑步回来的,这些外界的刺激,迫使你不得不去成长。

04

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没错,人生一定是需要“激”的,如果你不激自己一下,自己还是会选择那条舒服的道路。
你本在某些方面本可以做到,无非就是懒惰了,“时间管理”和“意志力”不足了。
外在不断增压,如果内在得不到合理的调整,就会让自己陷入负循环,压力一大,就会精神崩溃,所以本质如果想提高工作的动力,就要尝试适当的“转化”。
1.多学习,多承担,多换位思考。
在工作中,我遇到很多的伙伴有这种情况,当自己的任务完成后,宁愿休息都不愿意学习和帮助别人,凡事从来不主动,其实这是非常危机的。
换个角度想,即使自己的薪资是固定的,但学习的东西可永远是自己的,决定自己薪资能够增长不是取决于自己在一个地方做了多久,而是对这个“业务”的理解深度,掌握度有多高。
互联网时代,涨工资的唯一理由并不只是单存靠“时间的堆积”,如果是这样那么自己思考下,工作10年,20年的销售是不是工资就要比“总监”VP等高管高了?
显然不是,这是一个70%靠能力,20%人脉,10%靠运气的时代,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你有很好的人脉,能力不够,去一个新的企业别人也不敢用你。
相对而言,如果你的能力很强,没有人脉和运气成分,自己也不可能涨工资。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把专业能力做足”才是生存之本。
回过头来换个角度思考,当工作中领导遇到很多问题交给你的时候,那说明相信你的能力,想给你锻炼的机会,自己要充分的抓住,主动承担,因为那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在磨练中得到的。

马蝇效应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2.找榜样,找方法,做对比。
工作的承担不能靠蛮力,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论,多数人的确承担了很多工作,在低效率中忙碌,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榜样,因此给自己设定榜样与目标,是提升个人动力最好的方法。
说起工作目标,很容易理解就是“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你也要有一个榜样,最好的榜样来自于哪里呢?就是同岗位你的上级领导。
比如你现在的工作是“用户运营”,你就阶段性把自己定义为“用户运营总监”,你去学习他在工作中的雷厉风行,做事态度,考虑角度,逻辑性等。
当以这个高度去审视的时候,自己也就得到了成长,除了这些之外呢?你还要有明确的计划,没有计划的奋斗都是“耍流氓”,没有意义。
有了这些,自己才会有清晰的动力,当你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职业发展也就越来越好。
除了榜样,你还需要一个“对比”的竞争对手,人都是喜欢攀比的,同事之间除了合作关系,相处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良性的竞争也能激发自己的动力。
在我原来的工作中,我依稀记得有两个实习生实力不相上下,但是小张的工作动力比较差,有的时候为了完成一些事情,会比较敷衍。
相比之下,小杰能力稍微差一些,但是表现的却很积极,我为了刺激小张,就经常在他面前夸小杰,还会把原本小杰的一些工作交给他做。
长期以来我发现,这种“马蝇”效应的方法,让他在工作态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次都仔细检查两边才给我。
由于态度的转变工作能力的提升,转正的时间也“提前了”,所以外界刺激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核心观点:
没有对手的生活,会让我们慢慢的变得“懈怠”。
不要对自己的对手勃然大怒,也不要觉得他们有多么碍眼,坦然地面对他们,接纳他们的存在,才更容易让自己取得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