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图(BASTO)创立于2001年,是百丽国际旗下的鞋履品牌 ,秉承简约、精致的设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文艺气息的轻时尚产品。今天,百思图BASTO设计总监汤叶从对行业的理解和自身丰富的经验,剖析他个人对设计的理解与超前的想法,以及用户思维下的匠心精神。
跳出传统"学徒制"模式,走客户为中心的"专业、特色、精致"发展道路
汤叶学院派油画专业出生,一直以来对文学艺术非常热爱,毕业后南下广东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择业期,最终选择进入了制鞋业。他认为,鞋业的3D模具与服装2D裁剪有所不同,鞋履有着更为复杂的供应链,其领域更需要匠心与艺术的结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鞋业整体行业规模巨大且维持稳定增长;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中国鞋业正逐步从单纯模仿制造、零售、代加工走向自有风格品牌、独立创新的设计,大数据运营模式和全域零售环境,产业升级趋势非常明显。
作为鞋业领域独立设计师,汤叶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在改革开放之初,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鞋厂(比如温州鞋厂)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制鞋厂当时根本没有设计师概念,基本是制鞋老师傅带徒弟模式,工厂里缺少高学历人才或者艺术类背景的设计师,至今为止大学除了有服装设计专业完整的学科外,制鞋类专业本科基本没有。一般来说,鞋厂师傅对制鞋工业比较熟悉,有一套完整的既有的设计方法和模式,但是这种师徒制随着需求不断变化和零售环境巨变而不可持续,不仅效率低、管理难、专业化程度不高,最重要是缺乏创新,慢慢已跟不上时代发展。但近年随着新型艺术背景人才持续输入、制鞋行业从元素运用、美学设计、色彩造型和艺术表达等都有非常大的改善和进步。
汤叶从事制鞋业十余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具有艺术设计专业背景及高学历的鞋业品牌设计师,他见证过鞋业的发展变化,如今各界都在思考,制鞋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有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气魄。
汤叶表示,鞋子可分很多类型,尤其当今客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品牌化,消费模式和通路俨然不像以前那样单一,因此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设定出不同的场景需要的风格显得非常重要。制鞋业转型升级重在转变发展模式,变成以客户为中心走"专业、特色、精致"快速反应的发展道路,重点要把握有特点的创意设计和精准的市场营销等环节。
鞋履制造要更精细化,百思图构建不同场景的鞋子研发制造供应链
据了解,百思图(BASTO)重视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打造精细化市场,特别是构建起:职业通勤类、舒适生活类、休闲运动类三大场景化产品。目前,其品牌会员已经超过800万。
"鞋子制造要更精细化,为了迎合精细化市场,就需要获取更多或者说某一个特定人群的特征,研究这一群体的生活场景、款式装扮、兴趣爱好等,当对特定用户群体做好用户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精细化做产品搭建。比如,百思图(BASTO)就根据三个不同场景化构建出不同生态的鞋子生产供应链。不同场景化的鞋子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都有很大差异性。甚至这些领域都会造就很多大规模的公司,比如运动类、休闲生活类,其市场规模就非常大,再往下细分就会有更多细分的空间。因此,作为一名鞋履设计师,"需要在某一特定场景设计上做足功夫,找到特点,深度挖掘,通过对流行元素和生活场景的理解,从而打造出极致的、令用户尖叫的产品!"汤叶如是说。
鞋子的类型多种多样,人们买鞋子除注重穿着舒服外,也非常关注款式,所以鞋子创新设计一直被消费者关注着。如今,个性化定制成为风潮,专属、量小、多样是定制的特色,装备方面也不能缺位,3D扫描和打印在制鞋业的应用就是一个重要方面。3D技术的到来,制鞋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更快、更精细的手段打造出更有科技范的鞋模,让鞋模在设计有了更完美的客户解决方案。
说道鞋业设计的未来品牌发展之路,汤叶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鞋子之所以品类繁多并走向市场精细化,其本质源于客户越来越成熟,文化多元,需求多样!因此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制鞋设计师。要想打造好制鞋品牌,塑造影响力,形成自己独立品牌设计师至关重要。正如,现在很多设计师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心怀设计梦想,不断做好客户研究,不断为鞋业创新发展贡献设计力量。"
设计是个人对风格的不同理解,设计师的独特风格对顾客影响深远。汤叶认为,要成为大师,一定是能够给客人带来真正的价值。当然,在做设计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最难的还是在各个不同环节的沟通共识,自己的想法当然重要,但如何让更多人理解自己的想法更重要。因此,要做好一个设计师,还得学会自我表达,学会沟通,学会表达你的内心,同时得到别人认同和理解与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