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味文学是什么梗(哥味文学朋友圈文案)

华峰博客 269

半月谈记者 陈青冰

最近一段时间,以废话文学发疯文学为代表的野生文学在互联网中掀起阵阵玩梗狂欢。这些文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而是一些网友热衷玩弄的文字游戏。他们运用各种手法和修辞造梗,表达情绪,营造氛围。

改变会话逻辑,营造特别效果

每过去60秒钟就失去了一分钟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周五是星期几?通过语义重复、明知故问等方式,废话文学以无意义无信息出圈,一改正常会话逻辑,制造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反差感。

谈起废话文学,豆瓣废话文学小组组员苏苏表示,大家喜欢使用,一是因为它的娱乐性,能够通过戏剧化颠覆常态的方式,产生荒谬的喜剧效果;二是因为它具有实用性,在不知如何回复的社交场合,避免尴尬、冷场。网友小米表示,废话文学就像一种搞笑的糊弄,化尴尬为轻松。

同样,运用大量华丽辞藻、多种夸张修辞、由大段文字组成的、体现巨大情绪起伏的发疯文学,在不少网友看来,也兼具娱乐性和实用性。你为什么骂我?你不知道我很脆弱吗?你不知道你的一句话就可以击碎我最后的防线吗?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在乎自己!就像你不在乎我现在发疯绝望崩溃的心情!好啊!就让我这样绝望崩溃吧,谁都不会理解!笑?有什么好笑的!我努力做了这么多事情,在你的眼中,原来就是一场笑话!我出门的时候天空突然下雨,原来老天也知道我只是个笑话!

谈到发疯文学,网友小王表示,他曾用发疯文学智斗淘宝客服,让迟迟不发的商品第二天就到了家门口。使用‘发疯文学’主要是因为我在网络上维权困难,特别是客服让我一等再等,我就只好选择‘发疯’了,还是有点效果。

玩梗狂欢为何盛行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苏杭表示,互联网野生文学用语简单直白、可复制性强,易于被大众接受和使用,并且对具体语境依赖程度较低,适用于各种语境下的人际交流,利于传播。

西南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生方俊男认为,玩梗虽然是对内容的忽视,但可以迅速让对方知道当事人的态度。大家可以借此进行一种虚拟的交流,这让现实生活中社恐的人,能够在网络世界中积极社交,得到一种虚拟的参与感,从而减轻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孤独感。

苏杭表示,许多互联网野生文学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语言使用原则,但其使用并不会损害人际关系。多位网友表示,他们只会在网络上进行这样的表达,不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方俊男说,一些短视频、轻小说、直播卖货等内容的传播,高度依赖梗。在这种环境中,互联网野生文学的热度很难短时间冷却。

野生文学利弊几何

多位专家表示,互联网野生文学的使用在增进人际关系、提升语言的修辞活力等方面固然有一些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丹弟表示,这些文字游戏看似眼花缭乱、异彩纷呈,但究其根源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吐槽本质。没有营养,无法积淀,稍纵即逝。

方俊男认为,人们使用互联网野生文学,就相当于把交流的权利交给符号,不考虑语境和交流的主体。这种交流内容匮乏,会影响人们对内容的重视,对表达、创作产生副作用。

苏杭提到野生文学对青少年三观的影响。由于部分互联网野生文学所暗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当,其传播对青少年成长可能会有消极影响。总而言之,互联网野生文学的发展和传播需要引导和规范,大众也需要批判性地选择接受此类网络语言现象,构建积极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来源: 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