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大哥和鸡贼混混的合约海潮的剧(校园黑道之混混崛起)

华峰博客 310

1877年岁末,王国维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双仁巷王氏旧宅,海宁即祈求海潮安宁的意思。每当海潮肆虐,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人们遂建宏伟壮观的海神庙,以求一方平安。王国维父亲王乃骞当过学徒,干过师爷​,闲来搞点字画文物鉴定之类的副业,属于当时的中产阶级,一岁所入,略足以给衣食。诗词造诣也很深,王国维后来成为大词人和金石家,家学源深也是重要因素。

王国维三岁时母亲便不幸去世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王国维后来养成孤傲,忧郁,消极,厌世的性格,跟幼失母爱关系很大。他从十一岁开始读遍家中藏书,每深夜不辍。父亲告诫他,学习,最重要的是坚持,要坐定,不能懒惰,否则就如脱缰之马,出笼之鹰,不可复收。要有磨镜精神,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于世,静心二字非常难得,世人之所以大多数一事无成,便是静不下心,坐不定,被各种虚名小利所惑,所蔽,从而忘了初心。

十六岁,王国维考中秀才,一时名噪乡里。童生考秀才,需要经过县、府、院三类考试,每类各考五场,只要一场不过关,就得被刷下来,可以说非常难。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一辈子没考中秀才,至死都是童生。王国维春风得意,父亲让他一鼓作气,再去考举人,没想到交了白卷,铩羽而归。原来他的八股文水平只是略能形似而已,还不足以应付举人这样的大考。

王国维这次考试有个插曲,便是鲁迅爷爷周介孚鬼使神差,竟然派了一个二百五跟班给两位考官送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帮亲友子弟打关节,结果东窗事发,被判斩监候,败光全部家产,直接断送了鲁迅考科举走正途的光明大道,只好读了被当时人看不起的不要钱的矿路学堂,出国留洋,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

王国维又考了一次,再次名落孙山。眼看走正途无望,只好另谋生路,遂经好友引荐,来到上海《时务报》馆当了一名书记员,正式成为沪漂。他的主要工作一是收发信件和来客登记,二是给一些报馆内大佬誊抄书信文稿。王国维本来自视甚高,现在干了这种打杂的活,不出所料抑郁不自聊。就如现在一腔壮志意气风发的名校毕业生进了单位不被重用每天干扫地擦桌子录文档取外卖之类杂活一样。

此时报馆生意不景气,王国维月薪12元,刚够伙食费。王国维找老板加薪,没想到不仅未能加薪,反而被老板数落了一顿,说他办事不妥,不能​处​人。用现在话说,就是情商太低,干活死板,不圆活。这种性格要么自己的确有两把刷子,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老板和同事即使看你不顺眼,也得让着你,毕竟没了你这颗臭鸡蛋做不了槽子糕。要么低眉顺眼,任劳任怨,干得多拿得少,多干活少说话,当头老黄牛,也能勉强混下去。要是没本事还怨气大,那就只有被炒鱿鱼的份了。

可惜王国维干的就是抄抄写写的杂活,有啥核心竞争力,他不干,干的人多的是。因此在给父亲写信发牢骚时,父亲开导他,要团结同事,磨砺志向,以家累身世为第一要义,不要意气用事,就咱这家庭,找这么一份工作不容易,你要弄丢了,就只能跟我一样要么当民办小学老师(私塾),要么做点小生意勉强糊口,蹉跎一生,你愿意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生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虽说忍字心头一把刀,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忍不行啊。

黑道大哥和鸡贼混混的合约海潮的剧(校园黑道之混混崛起)

​​此时罗振玉向他伸出援手。罗振玉办了一个东文学社,东文就是日文,当时甲午海战刚打完,国人震惊于日本一个弹丸小国竟然能够打败庞然大物大清国,于是纷纷留学东洋,还把东洋文化介绍进来,东文学社应运而生。东文学社学限三年,每年学费二十元,食宿自理。如果是贫困学子的确优秀,也能免费入学,但是一要有人担保,二要学成之后在社里当翻译或者老师,挣了工资补缴学费。如果学成之后另谋他就,担保人必须加倍补偿学费。

元宵节前后的一天,罗振玉信步来到报馆,全楼寂静无人,唯见一个小阁间内,王国维吃着花生米,自酌自饮,口中吟诵着《庄子》,音节苍凉,抑扬顿挫,绕梁有声。罗振玉闻之大奇,进去攀谈,发现这位貌不惊人木讷寡言的书记员实负才学,谈吐不俗,王国维向罗振玉讲述了自己的困境,工作繁杂,月薪甚薄,而且人际关系不好搞。

罗振玉爱才之心和​恻隐之心​顿起,遂跟王国维老板商议,由老板做保,招王国维进东文学社读书。不久干脆把王国维调入东文学社,当了一名老师,月薪三十元。不久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梁跑路,王国维于中秋之夜沉痛写下七绝:一餐灵药便长生,眼见山河几变更。留得当年好颜色,嫦娥​底​事太无情。

一餐灵药指变法诸章,当年好颜色指变法诸公,嫦娥指慈禧太后。

接着王国维升任学监。王国维也知道自己疏于人事,干不了此差,一再推辞,奈何罗振玉坚持,加上同事劝合,只好勉强上任。果然不被学生们喜欢,很快大权旁落,主要工作别人干,他只挂个学监之名,多领点工资而已。与此同时他的强项也显露出来,便是天生的读书种子,学习能力超强,很快学会了日文,英文,德文,攻读了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哲学著作,系统学习了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进化论,资本论,浮士德等等西方科学和文学名著,渊博的学识博得校内师生一致赞赏。

两年之后,庚子国变,王国维来到杭州,准备出洋考试,期间写下二十首咏史诗,从史前传说写起,至大清龙兴终结,引古喻今,见解独到。

第十二首: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

第十七首: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

第十八首:五国风霜惨不支,崖山波浪浩无涯。当年国势陵迟甚,争怪诸贤说攘夷。

第十八首是针对当时国内汹涌的攘夷思潮而言的。王国维说,国势愈弱,则恶外(国)人愈甚。宋朝讨厌外国人,但是汉唐元三朝就不讨厌。清朝从嘉庆道光时开始讨厌外国人,但是康熙年间则不然。只有当国家强大富足,雄服万方,国人才会有包容的心态,才会有超强的自信,才会接受外来的人群和思潮,大而化之,为我所用。如果国家落后,国民愚弱,便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排外,因为外人带来的只有欺压和屈辱,而非文明和进步。

黑道大哥和鸡贼混混的合约海潮的剧(校园黑道之混混崛起)

​​​王国维留学西洋未成,只好留学东洋,但也就读了四个月便回国了,因为他一来染了脚气病,二来读的是物理学,他对理科不感兴趣。回国后帮助罗振玉办了农校,独学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著作,这些东西百无一用,他称之为屠龙术。他说,人是形而上学的动物,人和动物的唯一区别,便是人会哲学思考,动物不会。芸芸众生一生追求的饮食男女,豪宅香车,其实只是禽兽之​欲​,动物们一辈子追求的无非吃点喝点住的好点,没事干到处溜达溜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仅此而已。

叔本华的哲学为厌世之学,王国维精研叔本华之后,写下一万五千字的《红楼梦评论》。他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具有厌世解脱之精神。贾宝玉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至上,自甘沉沦的时代,贾宝玉的玉,便是欲望的欲。贾宝玉最后把玉弄丢了,披着大红斗篷出了家,便是解脱了欲念。

王国维实为新红学开山鼻祖,他首先提出红楼梦作者和创作年代才是唯一切需考证之题目,此后十多年,蔡元培和胡适等人才在这个选题上有了突破,考证出《红楼梦》作者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曹雪芹。

积此余年,他又跟随罗振玉来到苏州教书,古色古香、侬言软语、美人如织的苏州城令他心情愉悦,遂以(填)词自娱,兹录卓著者数阙如下。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王国维一生填词一百一十五首,可谓篇篇精到,他也为此自诩,自南宋以来,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自信也。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除了北宋寥寥可数几个大词人,别人都不如我。

他借用歌德之言说:我平生唯一的短处,就是不会谦虚。

他说,我填的词纯以意境取胜,古人填词以意胜者,莫若欧阳修,以境胜者,莫若秦少游,至于意境兼胜者,莫若李白,李煜寥寥数人而已。

王国维词中人间两个字最多。如人间滋味人间孤愤人间思量等等,拿给罗振玉等人看,朋友们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写人间之词,你的词集就叫《人间词》吧。王国维欣然采纳,罗振玉还给他刻了人间印章,他把人间作为自己的号,和观堂并用。

黑道大哥和鸡贼混混的合约海潮的剧(校园黑道之混混崛起)

​​那么王国维口口声声所谓的意境到底是个啥意思呢?其实这个词前面需要一个前缀,便是我。我之意,我之境,我之意境。意是从叔本华的意志一词而来。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意志的表象,就是说,世界是你感知的世界,而非世界本身。你感知了什么世界,世界在你心里就是什么样子。境是客观环境。因此意境就是,你在环境中的感知,或者你感知的环境。

十几年前,我漂泊江南,​识​一蜀中女子,肤白如雪,长发如云。有一天我们对坐闲谈,她斜靠在竹椅上,手里夹着一支烟,烟雾袅袅上升,与她绵柔的声音交相缠绕,阳光从窗外照了进来,将她黑色的长发幻成五彩之色,白​臂​上绒毛若隐若现,浮着细碎的汗珠。我在那一刻忽有恍若隔世之感,心想,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意境吧。

有意才有​境​,有什么​意​,才有什么​境​。

如果说《宋词三百首》是一本习题集,那么《人间词话》便是一本​参​考书。不读《人间词话》,你就不知道那个词人好,那首词好。这套专家点评本《人间词话》,装潢精美,纸质优良,内有王国维亲笔手迹,非常值得入手一本看看。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