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华峰博客 265

如果说王朔是一个神话,那么,他对语言的独特运用无疑是他成为神话的奠基石。因此,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说话方式吸引了太多文学家、评论家的视线。

调侃",成为了王朔语言的最大特色,调侃和世故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不软不硬的说话方式成为了王朔的生存工具,进一步说,他更是将它当成了对抗各种功利的武器。

其中蕴含的道理和世态,只说给能懂的人听。思想不成熟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可以一呼百应,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谁又可以把谁怎样呢?成熟的人只会在觉得浪费时间。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王朔选择了以调侃的说话方式以牙还牙,从而从各种棘手的情况中成功脱身。渐渐地,这种说话方式成为了王朔的个人特点,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

毒辣口舌王朔

在很多公开场合,他对于文人的评价总是与众不同,言辞犀利,包括齐白石、舒乙、金庸、张艺谋、李敖、于丹、小布什、吴征、余秋雨等。对于于丹,他说:于丹夸夸其谈,我一个老军人看不下去评价易中天则是他挺好玩的。

于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和《庄子》,她的讲读生动灵活,老少都能听懂,经过她的语言,使经典从神坛回归人间,拉近了古今的距离,将知识更好地灌输给大众,由此掀起了一股于丹热。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说:社会需要更多于丹这样的学者,让经典走出象牙塔,以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惠泽社会和人民

但是对于王朔却认为是在夸夸其谈,说是性情直爽,却也是口无遮拦,相当毒舌,不留情面。

易中天2006年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说到他对于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品三国》,用他独特的见解和极致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周莲琴女士称他是一位真实客观生动反映历史的史学家。

王朔评价他挺好玩的,他新颖的见解同样吸引到了王朔赞赏的目光。

在我看来,这里的好玩应该就是对易中天的肯定,但是他却用这个俗气的词来形容,以一种调侃的语气,这就是王朔不同的性子,这种人格的形成与王朔少时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少年时期的性格形成

1958年,王朔出生于南京,王朔的母亲薛来凤是一名医生,父亲王天羽为军委训练总监部的军官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

后来跟父母一起搬到了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属于一个地道的新北京人。那时候的部队大院是王朔儿童时期自由的乐园,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伙打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就是以这个时期为创作源泉。

他经历了文革,了解 文革时期的社会状况,因此对文革、对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有着自己的理解。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王朔这帮人的青春期是一个极度失重的青春期。纵观王朔作品,干部子弟构成他文章中不可忽视的形象之一,他们是一群城市流浪汉,浪荡在城市中央《动物凶猛》就是关于青春的物语,文章刻画了一群生长生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部队大院的少年的青春故事。

少年们渴望表现,无所畏惧,打群架手特黑,在面对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我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在米兰不喜欢他的时候,感到懊恼和气愤,甚至试图强暴她,以此来宣泄那些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和热血。

那时的部队大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文革时期的部队大院有自己的生活区、娱乐区、俱乐部,等等,这个环境里面的人是分等级的。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这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城市,天生具有一种崇高感,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内心也都具有一种潜在的优越感。

那一特殊时期,红卫兵们每日在外,留下的少年们无所事事,无心读书,这一时期的少年们直爽勇猛,热血沸腾,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那种与生俱来的激情与狂热,注定了他们的青春并不安分。

经历丰富的人生

后来他去过海军部队,在部队发表过文章,部队经历对于他这种直爽的性格形成也是离不开的。之后从部队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王朔有过下海经商的经历,对于金钱对人性的控制与扭曲有着很深的了解。

20 世纪 80年代,中国正经历着极其剧烈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的大潮唤醒了压抑已久的人文意识,文学思潮奔涌而来,商品经济急速发展,金钱逐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主要方向。

在市场经济成为主导的社会中,无视金钱的存在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把金钱视为写作的唯一目的,机械化地生产迎合市场的作品导致作品有量无质,就会在相当程度上丢失文学的艺术价值,使人变为金钱奴役的对象,成为金钱异化的目标。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王朔的许多作品由于过分侧重市场,一些作品略显粗糙。

在市场社会中,金钱与作家的关系并不成正比,王朔也曾试着将作品与商业活动区分开来,但是他的区分最终导致的却是将商业活动贯穿于文学创作。

这种直爽的性格不仅仅是体现在与人交往上,处理家庭的事情也是这样。1987年王朔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结婚,次年他们的女儿出生。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2013年9月王朔的女儿王咪在北京与画家朱新建之子成婚,但是王朔却没有现身婚礼的现场,有人说是因为不同意女儿的婚事,但是并没有证实,可是对于王朔这种倔脾气的人出现这样的事情也是不足为奇的。

俗而真的知识分子王朔

按王朔自己所言 , 他走上自由写作这条道路,是他在充满生存危机的道路上徘徊的一种偶然产物 , 是 在最初不过是被生活 甩出来的一种无奈之举 而已。

具言之,是他在直接的物质欲望追求中因能力有限而不能担当残酷的现实生活竞争中的苦与痛后所采取的一条适合自己拿捏的相对轻松的曲线救国之路。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由于经历过生存中的真实的苦与痛 , 因而作为以卖文为生的一介平民,王朔把生活看得弥足珍贵,搞小说创作一方面是对自己所生活过或生活中的生活进行较为自然的呈现、归结与梳理,另外一方面又要为个人生计着想,就必须得考虑怎样将小说这种精神产物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从而赢得大众百姓的垂青,同时也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铺设平坦的道路 。

这就需要他有一种相当务实的生存策略和独到的眼光来审视自身的小说创作 , 而不是学着像那些捧着铁饭碗的知识分子们可以优哉游哉地构建人类灵魂升扬的理想蓝图。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是哪一年)

好在俗而真的王朔从来不避讳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曾多次坦言,他写小说最主要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 , 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又能以这种极其具备个人化色彩的语言方式赢得大家的喜爱。

相比较那些声称文学创作是为了繁荣文化事业的作家来说,王朔虽俗但是贵在真。

小结:

王朔公开宣称:我是一个拜物,那种金钱的东西我很难拒绝 ,我看有钱比什么都强,在这个意义上不难看出,他并非只为了单纯地寻求精神快感而写,在很大程度上,他有很强的功利目的:拿小说当敲门砖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典型十足的拜金主义者。这个俗而真的知识分子,以他的坦率和实诚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