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华峰博客 268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南后街 陈品/摄

城市的地名文化是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不少老地名早已消失,但是它们留下的记忆让人难以忘怀。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杨桥路 俞松/摄

01杨桥巷

杨桥巷,是三坊七巷中最北的一条巷,与东街相接。20世纪60年代扩建成杨桥路,成为市区主干道。

杨桥巷古代多为官家富户聚集之区。

福州最著名的特产沈绍安漆器与万福来皮箱,就是在这里创始的。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夜色杨桥路 俞松/摄

杨桥巷以其西通杨桥而名,原南后街路口是辛亥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后卖给谢家,成为作家冰心眷恋和怀念的老屋(见诸她的《我的故乡》)。

一厝出双杰,全国罕有。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林觉民、冰心故居 俞松/摄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林觉民、冰心故居 俞松/摄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聚春园 受访者/供图

02双门楼

《凤鸣三山》述释:50多年前,福州的街道非常狭窄,马车、汽车都不能通行。从东街口到鼓楼前,中间要穿过一个双孔道的城楼,叫做狮子楼,俗称双门楼,就在如今的聚春园大酒店门口。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东街口 陈捷阳/摄

狮子楼,初名镇闽台,闽王王审知创建,又称龟头门。宋代改为还珠门。明代中叶,重建门楼,刻立三只石狮,置在门前街心。

《闽都记》载:双门之中,凿巨石为狮子,压制南面五虎山。这便是三狮制五虎民谚的由来。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华林寺石狮 李梦迪/摄

民国时期改街道为马路,狮子楼被拆除,三只石狮移到鼓楼前陈列。1952年,鼓楼也被拆除,三狮又移入南门兜花坛。

如今,这珍贵的三狮只剩一狮躺在华林寺内,其余二狮不知所踪。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井巷今称丰井营 黄秋杰/摄

03井巷

南后街和闽山巷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旧称井巷。

《榕城考古略》注释:巷口有苏公井一,在泔液境内,故名。苏公即苏舜元,宋代提刑,在福州任上,凿井供水,以利城市的发展。

这条井口介文儒、光禄之间,俗称丰井营。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丰井营 黄秋杰/摄

井与斩福州话谐音,民间不喜取用。营与赢福州话也谐音,很合民俗的心理,丰井营沿用至今。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听雨斋 黄秋杰/摄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位于文藻山路的林则徐故居 林双伟/摄

04文藻山

文藻山,在今文北路和文南路的范围。

清道光前称浦尾,由于该地垃圾成堆,福州人称垃圾为粪倒,俗称粪倒山。

福建福州十大特产图片介绍(福州市有什么特产)

林则徐故居位于现鼓西街道文北路和通湖路交汇处的东侧 林双伟/摄

清代中期,这里民居渐多,地名粪倒山不雅致,选用发音相近的文字取代,改称为文藻山。

林则徐故居内的七十二峰楼 林双伟/摄

林则徐中年迁居此地,有三进大宅院,自号云左山房。云左便从文藻福州方言谐音而定名。

林则徐故居1961年被列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的台江区苍霞 杨婀娜/摄

05苍霞洲

古苍霞洲盛产白虾,地名俗称白虾浦。后虾讹作霞,又称作霞浦。

《全闽明诗传》记载,明朝,南台江的对岸是盐仓山(今仓山区),江南江北,遥相呼应,江北故名仓下洲。

月满苍霞洲

为何又名为苍霞?

《福州百科全书》记载:泛指中平路以南至闽江北岸,西至支前路一带,古为冲积洲,后淤成陆地。相传由观赏仓山晚霞倒映江中而得名,苍霞晚照是明代南台十景之一。

苍霞新城 叶诚/摄

明代地名雅化,更仓下为苍霞,一直沿用至今。

洗马桥 王畅/摄

06洗马桥

古时利用此处河水洗官马,河称洗马河,桥依河名也成洗马桥,是福州城南门外濠道的通堑。

1950年8月,这里列入八一七中路北段,沿用至今。

2005年茶亭古街 资料图

1929年,板桥拆除,架建路桥,把桥名改为路名,称洗马路。

路北起圭弄口,南达南寿巷口,作为南门外一段街市,商业兴盛许久。

盛世茶亭 程协龙/摄

如今,民间仍称这段路为洗马桥或洗马路,而陌生人却一概视为茶亭街。

学军路 何小军/摄

07铸鼎街

铸鼎街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即为今天的学军路。

公元885年,闽王王审之率中原铸造技工南下,之后,多家铸鼎商行汇聚于此,形成了铸鼎一条街。

清道光10年,政府就把这条街命名为铸鼎街,福州人俗称铸鼎环。

柔远雅苑周边道路(含琯后街、金屏支路) 陈暖/摄

08十家排

新港街道柔远驿附近,有一条琯后街,原名十家排。

柔远驿,俗称琉球馆。林聪生/摄

明朝,琉球国与我国关系融洽、友好。贸易往来中,琉球国宾客都在柔远驿小住。

清代,琉球馆前有十家排,代售球商货物最为著名,他们是郑、宋、丁、卞、吴、赵各一户和李姓四户。

柔远驿 俞松/摄

后因琉球贡使停止来华,十家排改为太保境后街。

民国时期,地名改为琯后街,一直沿用至今。

台江区历史建筑龙津二支巷8号老厝 何丹滨/摄

09道士弄

《福州市地名录》记载:龙津二巷,曾名道士弄。

旧时,台江一带民间红白事及消灾祈福,多讲究封建迷信,必请道士念经或做道场,一般都要到新港的道士弄订约或临时聘请。

老厝内的庭院和阁楼 何丹滨/摄

据《台江文史资料》介绍:弄中有七八家以道士为业。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职业早已冷落,地名改为龙津二巷。

老厝的阁楼 何丹滨/摄

祥谦镇江中村的塔礁洲湿地公园和生态田园景观 叶义斌/摄

10獭礁

在龙祥岛旁边,有个小一些的洲,犹如航空母舰的护卫舰,现在是塔礁洲湿地公园。

塔礁洲湿地面积3.11平方公里,有维管植物89种,鱼类30多种,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鸟超5万只,是福建省首批重要湿地之一。

塔礁洲湿地公园 林双伟/摄

古时候渔民在乌龙江上打鱼时,泛舟到这块礁石旁休息,发现礁石的缝穴中有众多水獭出没,而这块礁石的形状,又像极了水獭,于是大家就把这块礁石唤作獭礁。

由于獭与塔音同,而礁石峙立江心,像灯塔一样,起着航标的作用,久而久之,獭礁之名就被塔礁所取代。

世外桃源塔礁洲 林秀珠/摄

这些老地名,是一城一地特色生动的特色文化符号。你还知道哪些呢?

来源:影像福州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