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独山县,有这么一座看似壮观,却充满争议的建筑;它被誉为贵州版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水族建筑,还申报了3项世界吉尼斯纪录:分别为:世界最高的琉璃陶建筑、世界最大的牌楼、世界最高的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但这些都不是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最出名的头衔是中国最壕的烂尾楼;

它就是位于独山县的水司楼,原本它很有可能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但谁也没想到,曾经的全县之光,如今被当成反面教材被频频提起;而每次聊起烂尾楼盘点,它可以说是次次榜上有名;还上榜了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它究竟有多豪华?又为何沦落成一座烂尾楼;那么今天就来好好跟大家聊一聊这座中国最壕的烂尾楼;

水司楼,本名水司府堂,号称天下第一水司楼,坐落在贵州省独山县,修建于2016年9月,占地面积约5900平方米,一共24层,总高99米,整座楼全部是采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的建筑楼;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一种建筑方法,在整个建筑过程中,整栋楼一颗螺丝钉都没使用过,可以说在我国现代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不少人第一次看见这栋楼,都会忍不住惊叹;这栋在山谷中拔地而起的大楼实在是太壮观了;水司楼从外形上看,形似于西藏的布达拉宫,它整体呈现一个弧形,前抱胭脂河,后靠净山谷山脊;造型独特而又带着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整栋楼的外观大气宏伟,外墙全部使用琉璃陶,在墙体的色彩上显得既含蓄又不失内敛;

如今水司楼已经成为了一栋烂尾楼,但通过外观依然能看到,浓浓的少数民族特色建筑风格,只是如今的水司楼看上去多了一些神秘感;而按照原本的设想,水司楼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新地标;当时计划是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功能大楼,具备展示展览,酒店住宿、旅游观光等功能;谁曾想,最终事与愿违;

从一开始大家对水司楼就寄予了厚望,当地的村民纷纷变身民宿主,希望通过水司楼的建成能吸引来游客,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可是如此庞大的水司楼工程,却偏偏建在了贵州黔南州的独山县,一座毫无名气的小县城里;独山县不仅没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就连最基本的交通条件都不是很便利,这里没有直达的火车高铁,因此也就阻碍很多想来的游客;

独山县,由于交通等条件比较差,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而修建水司楼,全靠借外债来维持,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招商不成功,然后被寄予厚望的水司楼无人问津,这座还未完工的水司楼也因此变成了烂尾工程;其实在独山县像水司楼这样的烂尾工程随处可见,因此当地也背负了400亿的债款;曾有人这样形容独山县:三步一破亭,五步一烂亭,随处都是废弃的烂尾建筑,这也很好体现了当地规划的混乱,可谓是劳民伤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