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隆洼村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现兴隆洼镇),是当年闯关东人兴建的小村落。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并将其命名为兴隆洼遗址。
兴隆洼遗址由于具备了全面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这三个条件,故考古学家称之为华夏第一村,从此,兴隆洼这个小村子,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学者就几乎无人不晓。
华夏第一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整个聚落由一个近椭圆形的围壕环绕,既可以防御野兽的侵袭,又能抵挡异族的进攻。这是我国最早的城池结合的实物资料,也是后来中国城池的滥觞。环壕的某处有城门式设置,这样,一个原始的村落就形成了。
进入华夏第一村,环顾周围掩映的绿树青山,在精神的穿越中与古人相会,8000年前的景象即刻浮现在眼前。远古洪荒中,兴隆洼先民过着集体的生活,房屋是经过周密规划、布局,统一营建的,排列得整齐有序,为长方形圆角半地穴式建筑。房址面积一般在50—80平方米,而遗址中央较大的房址面积甚至能达到140平方米。
随着兴隆洼人生产力的提高,上层建筑也随之建立。人们开始有了审美观念,有了艺术品,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玉器。兴隆洼遗址中出现了以玦为典型的玉器群,数量较少。兴隆洼文化的玉器开创了中国玉器的华美篇章,并为此后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的史前北方玉器中心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兴隆洼文化不但解决了红山文化的源头问题,而且确定了该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平行、相互影响的历史地位,同时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兴隆洼遗址于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评为八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7年被评为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来源:视觉赤峰
编辑:宋明飞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