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秋雨瑟瑟,我去了趟兰州,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陇海铁路宝鸡以西的城市,停留时间很短,我以我的相机记录下了我对兰州的初印象。(拍摄于2011年9月中旬-兰州市)

第二天早上出门,路过站前广场,拍一下兰州站 。

天水路上的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天水路一瞥

雁滩公园
雁滩公园,是在1956年兴建的一个河畔公园。雁滩,由18个大小不等的河心沙岛组成,旧称十八家东滩。原先,这里河道纵横,芦苇丛生,树木成荫,百鸟争鸣,南来北往的大雁常来此地栖息,故有此名。

这是草坪内一座反弹琵琶飞天女神的雕塑,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

湖光水色尽入眼帘


幽静处

亭台楼阁

闲来垂钓碧湖上

湖畔的高楼

这是雁滩公园的南门

从那亭间,传来了悠扬的笛声!

来到市中心的东方红广场

这是广场东侧的东岗路

东方红广场
东方红广场位于兰州的中心,也是兰州市民的大客厅。据兰州地方史志记载,在共和国成立以前,现在的东方红广场周边是下东关、官园、寿山街北端、东稍门外等地,没有什么广场。1952年拆除部分城墙,拓建出8000平方米的广场,为了纪念战争结束起名叫和平广场,但场地也仅仅是广阔的一片,没有平整的地面也没有建筑设施。东方红广场是1968年改建并被正式命名的,后又经过三次大的改建扩建。
广场边上的兰州体育馆
这是广场西侧的庆阳路
广场北侧的观礼台
兰州体育馆
兰州体育馆于1984年动工建设,1987年落成,1988年投入运营,是甘肃省迄今为止功能较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馆之一。
广场中央的几个兰州刻葫芦造型
兰州刻葫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主要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刻葫芦和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兰州三宝,坊间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
和平鸽
来到位于酒泉路上的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兰州市酒泉路互助巷2号(原南腔北调滩街45号),是一座普通的旧式四合院建筑。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于1937年8月25日成立,到1943年11月撤销,总共六年零三个月。从1937年8月到1938年秋天的一年时间里,谢觉哉在这里用佳金、无奇、焕南、敦夫等笔名写了六十多篇宣传KR的文章。1939年夏到1940年春,周恩来去苏联治病时途经兰州,和邓颖超、孙维世都住在这里。在这里先后住过的还有王稼祥、刘英、任弼时、李先念、程世才、蔡畅、邓发、萧三、陈郁、李天佑、杨至成、谭守述等。1937年12月,贺子珍离开延安去苏联时也曾住在这里。这里还接待过胡志明、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冈野进。办事处还营救流落和关押在张掖等地的西路军战士,找到了1000多名散落在张掖,被迫做苦力的西路军战士。
进门就看见这影壁墙上精美的浮雕
官舍正在修葺,我只能粗略地参观一下。
出八路军办事处,街对面就是甘肃省话剧院。
酒泉路的街景
在酒泉路向南望,我看见了城南的五泉山。
这是五泉山下的广场
去五泉山,要走过一座桥,桥下就是兰新(兰州-乌鲁木齐)铁路,这是兰州站方向。
五泉山的牌楼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的皋兰山北麓,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20年)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
五泉山下的这条小巷,颇有西北味儿!
五泉山封闭施工,不能进去,太遗憾了!
皋兰山今天也没有对游客开放,上不去,我只有望山兴叹了!
这是汉朝大将霍去病的塑像
小巷中的墙中树,稀奇吧!
上山的缆车
仰望皋兰山之巅!
一户人家的院门
站在五泉山广场的街口,对过去的是金昌路。
快中午了,下午要赶火车去成都,临走时想吃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据当地人人讲,马子禄虽然名气大,当地人还是觉得吾穆勒牛肉面更好吃。于是,便打车去北滨河路黄河水岸颐园的吾穆勒蓬灰牛肉面馆。
这家牛肉面虽然没有马子禄的名气大,但是他特有酱牛肚子肉(牛腩肉)也是别的牛肉面馆没有的,地方虽然远点,但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
本集结束,请看下集:《十年前的兰州印象(4):北滨路风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