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华峰博客 428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文/卞润梓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秦东陵位于临潼骊山西麓,南起洪庆沟,北至武家沟,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有陪葬坑三座,陪葬墓区4处,地面建筑遗址7处,属于秦国的芷阳陵区,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陶器及建筑材料。

一、东进拓土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邑周王室举鼎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秦武王没有子嗣,秦国上下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惠文后欲立自己的另一子公子壮,宣太后欲立公子芾,双方争执不下,迫于赵武灵王的压力,最终只得立原在燕国为质的公子嬴稷为王,即秦昭襄王。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宣太后

嬴稷的即位引起嬴氏宗族许多人的不满,惠文后联络许多旧臣拥立嬴壮为王,与秦昭襄王对抗。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亲自过问政事,大力起用本家芈氏族人,其中宣太后同母异父弟魏冉功勋卓著,平定了王室内部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驱逐秦武王后,稳定了政局。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芈月传》中的宣太后

公元前303年,齐、韩、魏背叛合纵约定,联合攻楚,秦国派兵救楚,次年与魏、韩等国联络,最终瓦解抗秦联盟。公元前301年,秦、韩、魏、齐联合攻打楚国,楚国大败,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楚怀王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盟,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等的劝告,决定前往武关,但在途中被劫持扣押。秦昭襄王强迫楚怀王割让巫郡、黔中郡等地予秦国,楚怀王拒绝后在秦国被拘禁。在此期间,楚人立太子熊横为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出逃,秦国断绝了他入楚的道路,他在入赵被拒后被秦国再次捉回,最终在第二年去世。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公元前293年,韩、魏攻秦时任白起为元帅,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并俘获魏国大将公孙喜。此后,秦国继续对韩、魏进攻施压,魏国割河东400里,韩国割武遂200里给秦国。公元前289年,白起、司马错率军攻魏,攻占61邑。次年秦昭襄王嬴稷自称西帝,派使臣尊称齐湣王田地为东帝,齐王自去帝号,欲与诸侯合纵攻秦,秦昭襄王只得取消帝号,仍称秦王。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乐毅破齐之战

公元前287年,秦国攻打魏国,次年魏国割故都安邑给秦国求和。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乐毅率领燕国、赵国、秦国、韩国、魏国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攻占七十余城,齐国势力大大衰落。

二、完璧归赵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派人告知赵王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见秦国势强,既担心把和氏璧交给秦国后秦昭襄王出尔反尔,也害怕不交出和氏璧会给秦国进攻赵国的借口。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宦者令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门客蔺相如,蔺相如说:赵国不答应交换是赵国理亏,秦国不用城池交换是秦国理亏,二者相比,宁可答应秦国请求让秦国负责。蔺相如愿意承担任务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赵惠文王派蔺相如携和氏璧出使秦国,秦昭襄王在章台宫接待蔺相如,蔺相如将和氏璧呈现给秦王后,秦王非常高兴,给左右美人臣子传看,大家山呼万岁。蔺相如见秦昭襄王没有给赵国割让城池之意,于是上前说和氏璧有瑕疵,想要为秦王指出。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后,靠着柱子手持玉璧,怒发冲冠。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蔺相如说: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秦昭襄王阻拦蔺相如,假意在地图上画出十五座城池,蔺相如说: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于是秦昭襄王斋戒五天,设置九宾礼仪,但蔺相如早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昭襄王认为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于是放过了蔺相如。

三、渑池之会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公元前283年开始,秦国继续对赵国发动进攻,先后攻占许多城池。公元前280年,大将白起攻赵斩首两万。次年,秦昭襄王想要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免除后顾之忧,主动与赵国交好,与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秦昭襄王派遣使者邀请赵惠文王会面,廉颇送赵王到边境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的建议。

秦东陵是谁的陵墓(秦东陵文物有哪些)

蔺相如随从赵王前往渑池参加会面,饮酒至酣,秦昭襄王说:寡人听说赵王喜好音律,请你奏瑟。赵王于是弹起瑟来,秦国史官上前写道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走上前去,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奏秦乐,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

蔺相如上前献缶,跪请秦王击缶,秦昭襄王很生气,不肯敲缶。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昭襄王身边侍从想要杀掉蔺相如,蔺相如瞪眼呵斥,秦王不情愿地敲了一下缶。蔺相如叫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鲊。

秦国群臣在宴会上说: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在宴会上说: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一直到酒宴结束,秦国都没有占到上风,赵国又因廉颇在边境大量陈兵防备秦国入侵,使秦国也不敢行动。

四、远交近攻

屈原投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打楚国,攻占楚国国都郢都,并焚烧楚国王陵彝陵,楚顷襄王与贵族逃难至陈城,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白起

攻打楚国后,秦国继续派兵攻打魏国,公元前275年魏冉打败韩国援军,斩首四万人,围攻大梁。次年,魏冉再次攻打魏国,斩首四万。公元前273年,赵、魏联合攻打韩国,秦国攻打魏军,斩首十三万,又击败赵军,赵军两万人沉溺黄河。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魏冉

魏国人范雎为贤才,为逃避追杀化名张禄,投奔郑安平。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遣使臣王稽出访魏国,差役郑安平推荐范雎给王稽,二人一同回到咸阳,王稽向秦王举荐范雎,但并没有得到秦昭襄王的重视,范睢上书秦昭襄王: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范睢

臣闻明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原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於有功,而刑必断於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於王哉!虽以臣为贱人而轻辱,独不重任臣者之无反复於王邪?

范睢说秦王

秦昭襄王看到书信后大喜,向王稽表示歉意,派专车接来范睢,二人相见如故。秦昭襄王当时正遇宣太后与穰侯魏冉专权,他于是虚心向范睢请教。范睢向秦昭襄王分析了秦国的地形优势,指出秦国舍近求远攻打齐国的策略存在很大问题,应当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远交近攻

自此,秦昭襄王听从范睢的建议,建立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亲近中原地区的韩、魏两国,对赵国与楚国压制强者帮助弱者,齐国见到各国亲附秦国,必然不会与秦交恶。公元前271年范睢被任命为客卿,四年后担任丞相,封应侯。

五、长平之战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平原君赵胜

公元前267年,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切断了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为下一步占据上党地区奠定基础,以此对赵、魏两国形成军事压力。韩国于是主动命令上党冯亭放弃抵抗,但冯亭写信请赵孝成王派兵援助,平原君赵胜率军五万进驻上党。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廉颇

秦国左庶长王龁攻打赵国并攻占上党,冯亭率军退守长平,赵孝成王命令廉颇驰援长平,长平之战由此拉开序幕。廉颇进驻长平后命令调整部署,部队收缩防线,严防死守,秦赵双方陷入消耗战。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赵括

秦国召开会议,在范雎的建议下,秦国决定对赵国使用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军最害怕的是名将之后的赵括。赵孝成王很快知晓谣言,他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决定大胆起用赵括,赵括也满怀信心,认为自己很快就能打败王龁率领的秦军。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白起

公元前260年,赵括率领20万援军抵达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制度与作战方针,意图主动出击秦军。秦昭襄王得知赵国中计,于是暗地里调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为副将,严守换将秘密。

赵括命令赵军主动出击秦军,白起命令军队佯装败退,赵括乘胜追击,但未能攻下秦军营垒。白起命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偷袭赵军后方,截断后路,又命五千人部队突入赵军之间,将赵军分割成两部分,阻断赵国粮草运输,并向赵军发动攻击。

长平之战尸骨坑

赵军断粮46天时,大量赵军因饥饿或突围而死,甚至开始出现互食的情况,赵军突围数次失败,赵括也在一次突围中阵亡。赵军因无力再战,剩余的士兵于是向白起投降,白起说: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将赵国降军全部坑杀,前后共杀赵军45万,赵国精锐损失殆尽,再无力与秦抗衡。

六、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

长平一战,白起一战成名,但不可避免地功高震主,秦昭襄王对其产生忌惮。公元前259年,韩国割垣雍城、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次年,秦国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久攻不下,秦国任命白起代替王陵为元帅,但白起声称有病在身,坚决不出,于是只得改派王龁加强对赵进攻。

《大秦赋》中的王龁

赵国向各国求援,楚国、魏国等营救赵国。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想在门客中选拔二十名随行人员,毛遂自荐前往,说: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谈,见楚王犹豫不决,毛遂于是拔剑上前劝谏,使楚王羞愧,最终答应援助。

毛遂自荐

魏安僖王派晋鄙率军救赵,秦昭襄王派人威胁魏王,魏王于是命大军在邺城观望。信陵君魏无忌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盗得虎符,带勇士朱亥杀晋鄙,夺其兵权,并挑选八万精兵进击秦军,楚国春申君黄歇也率军救赵。秦军作战失利,秦昭襄王再次命令白起领兵攻赵。白起始终托病不出,秦王于是罢其官爵,白起被迫在杜邮自杀。

窃符救赵

公元前257年,魏、楚两国联军抵达邯郸,与赵军一同发起对秦军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接近20万人的伤亡,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接近20万人的伤亡,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

七、秦灭东周

秦国世系图

在邯郸之战的过程当中,秦昭襄王之孙嬴异人在赵国邯郸为质,战争过程当中商人吕不韦拿出六百斤金贿赂守城官吏逃出赵国,通过出征的秦军返回秦国。在吕不韦的引导下,嬴异人认华阳夫人为母,改名子楚。

《大秦赋》中的历代秦王

公元前256年,秦国攻占韩国阳城,斩首四万人,攻占赵国二十余县,斩杀俘获九万人。周赧王与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攻秦,秦国发兵攻周,西周君到秦国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将西周君游街示众,贬为平民,放其回到西周公国,同年周赧王去世,西周国灭亡,周朝走向终结。

《大秦赋》中的秦昭襄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在位五十六年,享年七十五岁,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昭襄王去世后,其子安国君嬴柱即位,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但在位仅三天便去世,谥号秦孝文王。

《大秦赋》中的秦庄襄王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后,其子嬴子楚即位,即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在位期间,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布施于民。并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赵孝成王主动派人送回赵姬母子,与秦国交好。

夏太后陵出土天子驾六

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密谋联合攻打秦国,秦庄襄王命令吕不韦攻灭东周国,至此周王朝最后残余的势力被铲除。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年仅三十五岁,其子嬴政即位,即未来统一全国的秦始皇帝。

八、秦东陵遗址

秦东陵位于临潼骊山西麓,此处地处灞水、渭水间的铜人原与新丰原之上,控扼函谷道、武关道,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且东陵位置有骊山灞水,山水环抱,为风水宝地,且秦国都城此时已有从渭北到渭南的迁移之意,因此秦王陵此时自咸阳毕陌迁至芷阳。

秦东陵平面示意图

1986年,临潼县文管会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对韩峪乡范家村北的夯土遗迹进行了调查钻探,发现了四处秦王陵园,南起洪庆沟,北至武家沟,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史记·秦本纪》记载,昭襄王、宣太后、悼太子、庄襄王和帝太后等都葬在芷阳,再结合考古勘探结果可知此处为秦东陵。

秦东陵车马坑

芷阳之名源于秦昭襄王,地名与兹水有关。灞河古城兹水,春秋时期秦穆公在其东坂上修建离宫,取名霸宫,并改兹水为霸水,以彰显霸功。战国秦昭襄王时期,改霸宫为芷阳宫,也在此时设县。

秦东陵二号陵园

秦东陵在秦亡之后遭到了破坏,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在魏晋以后具体地址鲜为人知,但东陵作为地名一直在宋代宋敏求《长安志》中见载:东陵,在(咸宁)县东三十里霸水在县东二十里可确认其位置。

秦东陵三号陵园

一号陵园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1800米,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两座亚字形大墓,两墓高2-4米,相距40米。二号陵园位于一号陵园东北1.5米,有中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大墓三座。三号陵园与二号陵园东西相望,有中字形墓一座,呈覆斗形,残高5米。四号陵园位于山前冲击扇面之上,有亚字形墓一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①徐卫民.秦公帝王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②张海云,骆希哲.秦东陵勘查记[J].考古与文物,文博,1987,(03):16-19,101.

②赵化成.秦东陵刍议[J].考古与文物, 2000,(03):3-10,56-63.

②徐卫民.秦东陵考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05):13-17.

②陈治国.秦东陵称谓考辨[J].文博,2012,(02):26-30,70.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