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什么意思(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意思)

华峰博客 223

对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这句话怎么理解?

最佳答案

意思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选自《孟子》卷五。节选原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译文:民有一个基本道理: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惩罚,这等于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坐朝,却做出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认真办事、节省费用、有礼貌地对待部下,尤其是征收赋税,要有一定的制度。扩展资料《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本句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所以恭俭对待人民,要取于民有制。孟子提出民本思想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烙印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到了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断升级,饱受战争之苦的是广大平民。孟子虽为贵族后裔,但也是平民出身,切切实实地感受过战争割据带给百姓的创伤,自小内心便有着一颗仁义之心。孟子在游学过程中结识儒学,并拜在曾子门下,潜心研究儒学。儒学的德治主张同孟子的想法不谋而合,使得他更加潜心的研究。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之后,孟子在这一基础上又提出了仁政学说,这一学说充分贯彻了孟子所向往的民本,更加完整。孟子也带着自己的学说往来于各国之间,游说各国君主,期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说治理这个乱世。很多人多说孟子是个杰出的游说家,在他的众多游说中,都用他那雄辩才略让君王点头称道,最出名的莫过于他与梁惠王的多次辩论。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孟子·滕文公上2017-11-181

更多回答(2)

相关搜索成语故事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劝学原文及翻译有恒心有毅力的成语增广贤文恒心议论文会当击水三千里全诗词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相关文学作品梁惠王上576人皆可以为尧舜463君子远庖厨1,004孔孟论学560孟子二章2,646邹与鲁哄194道德两难怎么办453学弈1,71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对这句话的看法赞10答2孟子为什么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赞42答387%的人还搜了妻子的婚外遇84棋牌下载oa竹纤维墙板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什么意思?赞311答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出自哪呀赞13答2民之为道 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翻译!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