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部落原来是个狗部落
文/郭峰(书房记专栏作家)
商周时期,陕北生活着玁狁xiǎnyǔn、猃狁xiǎn yǔn、獯鬻xūn yù、荤粥hūn zhou、薰育xūn yù、荤育hūnyù、鲜虞yù等民族。这些其实是一个民族,现在发音差别很大,上古时却一个发音。
玁狁、猃狁、獯鬻等,是什么意思呢?
犬,就是狗。
玁狁、猃狁、獯鬻等,是根正苗红的黄帝后裔,和黄帝是一个部落的。
所以老郭说,黄帝部落是个狗部落。
《世本》:鲜虞,姬姓,白狄也。
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汉王符《潜夫论》有一篇专讲古族姓氏的《志氏姓》,里面记载白狄的姓氏,很明确地说:隗姓赤狄,姬姓白狄……姬即犬戎氏,其先本出于黄帝。
以上典籍说了一个意思,鲜虞呀,白狄呀,犬戎呀,祖先是黄帝。
其实,陕北一直流传祖先是只狗,而且是只白狗。白狄就是白狗的意思。
白狄在陕北,赤狄在晋中北。也就是说,陕北人的祖先是白狗,山西人的祖先是条红狗。
这好理解,那就是个图腾。
白狄,陕北人的祖先。
下面,再从语音变化考证陕北部落是个狗部落。比较有趣,也比较难理解,需细细地读,老郭尽可说明白。
坚持看老郭说史的朋友知道,唐以前没有j、q、x,现代汉语里的j、q、x,要么来自g、k、h,要么来自z、x、c。于是,鞋发孩,街发该,馅发汗,杏发狠,等等,老郭能举数百个例子。
獯鬻xūn yù,上古发什么音呢?
hun ngu(浑ngu)。上古没有声调,所以老郭不标音调。
ngu不好发,但陕北人会发。这是个鄂化音,可写作卢如奴仑戎等。
獯鬻xūn yù,上古发hun ngu,倒是和荤粥hun zhou差不多,荤粥hun zhou基本保留了上古音。
这个獯鬻xūn yù、荤粥hūn zhou,发音又和犬戎相同。
下面看犬戎quǎn róng。
上古没有j、q、x,犬的声母是k。
上古还清浊不分,就是z和c、d和t、g和k混淆,无法区分。今天许多南方方言中,还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大和太。
由于清浊不分,狗gǒu的声母也是k。
说得您有点迷糊了,总之,犬和狗发音相同。
犬戎也叫昆夷,发音相同。夷是中原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篾称,没有实际意义。昆夷其实是昆戎kūnróng。
请注意,昆戎与巍巍昆仑的昆仑发音就相近了。
关于昆仑,先按下不表,后面章节再详细阐述。
综上所言,最后结论是,獯鬻hunngu正是犬戎,二者发音相同。
犬戎是狗,那么獯鬻也就是狗了。
獯鬻本来就是狗。
獯鬻,一手拿弓,一手架鹰,后边还跟只猎犬。4000年前的陕北人,比现在酷多子。
顺便说说献。
献发音与猃狁的猃相同。
猃发音与犬相同。
那么,献发音与犬相同,上古应发昆音。
献的繁体字是獻,甲骨文——
甲骨文獻字
左边是鬳yàn,右边是犬。鬳yàn是蒸煮食器,类似今天的火锅,下面有火,锅里有肉。把肉煮好后进献给祖先神灵,这就是献。
今天讲的贡献,还有这个意思的影子。
鬳yàn,蒸煮食具。
献字甲骨文,左边是鬳,右边是犬。
献的右边是犬,《现代汉语》解释说,这只狗是给祖先神灵吃的。字左边是锅,右边是犬,把这只犬煮了给祖先吃,就是献。会意。
老郭以为不然。
你煮条狗给祖先吃,这是大不敬。割得驴毬敬神哩,驴也死下了,神也惹下了。你遍阅典籍,哪条典籍记载煮狗给祖先吃了?
给祖先供奉的只能三样:牛、羊、猪,就这三样,叫太牢,别的祖先不吃。你以为祖先和你一样,胡吃海塞?
献右边的犬,表音的,形声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