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文言文6个重要虚词详解,每次考试都会出现,赶紧收藏起来学习吧。
之
一、代词
①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指示代词,这、那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语气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公将鼓之
(4)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5)表限定关系,可以译为以。
郊田之外
三、动词。可译为到、去 往到……去。
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将安之
四、特殊用法
犹……之与……也:好象是……和……相比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其
1、代词
⑴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⑵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
复前行,欲穷其林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2、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
3、连词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而
一、连词。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承接、并列、修饰、递进、转折等关系
①表承接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②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①蔚然而深秀 ②溪深而鱼肥
③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①杂然而前陈者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⑤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少年中国说》)
二、特殊用法
①而已,句末语气助词。罢了。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已而既而,表示时间间隔短,不久,随后,接着。
已而夕阳在山
于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范围和原因。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在……方面等。
在: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欲报之于陛下也
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向:胡不见我于王
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对、对于:万钟于我何加焉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在……方面: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由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介词。表示比较。比,超过。所欲有甚于生者
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被。
困于心,衡于虑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特殊用法:至于,连词,表示承接前段另提相关的问题。不译。
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以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等。
谓左右曰:……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用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把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以:用,拿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以: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以: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根据
金鼓以声气也。(《子鱼论战》) 以:用以
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以:来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以:用来
不宜妄自菲薄,引豫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来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来
以在文言文中,既可作介词因为来讲,也可作连词因为来讲,以下以字均可译为因为。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士以此爱乐为用。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以上是以均作因此来讲
三、用作动词,
(一)可译作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二)可译作率领,带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
四、特殊用法
以在文言文中,常常与为字合用,成为一个词,以为一词在文言文中有两种用法:
(一)用作动词,译作认为,如: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二)作两个词,译作把……作为,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全石以为底
可以的用法:
(一)作两个词,译作可以把……作为或可以用来或可以凭借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二)同现代汉语可以,如: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通假字 通似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当作似
为
①做。治理。故不为苟得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②作为,当作。变为,成为。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广以卫尉为将军
③认为。也常和以字构成以……为式或以为式的固定格式,相当于把……当做……或认为……是。
天子以为老
以为顺流下矣
④是。
此为何若人
⑤介词。被。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以此爱乐为用
⑥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或感叹。
夫子何命焉为
⑦wèi介词。给,替。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无老壮皆为垂涕
⑧wèi介词。为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⑧wèi介词。因为。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⑨通谓,称、道、说。
孰为汝多智乎
⑩特殊用法: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