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诗中最后两句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无论从哲学角度还是从科学角度都可知道,繁简、纤秾相互对立,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黄宾虹曾说:宋人千笔万笔,无笔不简,元人寥寥数笔,无笔不繁。(可以说黄宾虹这句话既指出了宋画和元画各自的特征和优势,又指明了中国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简中有简,简中又有繁,繁外有繁,繁外又有简,二者的这种对立统一是无限的,循着两个方向探索人们可以越来越真实的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言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同时,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艺术世界的认识又是没有止境的,如柳阴路曲,流莺比邻。句,里面包含了从纤至秾的三层关系,就已可称为佳句,而真实世界丰富的层次关系显然有过于此,所以艺术的表达深度是永远存在着进步空间的,并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升,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故言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此外,与古为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诗经》上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是指事物外部经历了悠久的岁月,新是事物内部蕴含着自我革新的精神,《二十四品》虽然或创作于一千多年前,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却是完全鲜活的,并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从而能够与时不朽,与时为新,作者用古字表示自古而然,其理不变,某种程度上,我们或可将之看作是作者对其艺术美学理论的自信。
各类艺术内部所包含的哲理其实是相通的,如诗、书、画等,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文主要从诗画角度来解读《二十四品》,然书法之道亦可触类旁通,从中仿佛求之。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内美厚积的秀发和外现,《二十四品》新解之纤秾题解(一)绘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