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人的样子,前后四点是护身的铁甲。金文中甲衣变为前后两片。小篆形体与金文基本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介。
《说文·八部》:介,画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介,界画。由八、由人会意,表示人各守自己的分界。)
介的本义是铠甲。如《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介者就是指披戴盔甲的人。
披甲则人在其中,因此引申为夹在中间。如《左传·襄公九年》: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
人披甲则不易屈身,由此引申表示特立、特异。如耿介之臣。
用作量词,相当于个。如一介书生、"一介武夫。
今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一人张口向下伸舌的口形,金文中的舌下垂,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今
《说文·亼部》:今,是时也。从亼,从7,
7,古文及。(今,目前,这个时候。由亼由7会意。7,古文及字。)
今的本义当为饮。但本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现在用的是其假借义,表示现在、当前。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觉今是而昨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