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
雨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但你真的了解这个字吗?
雨yǔ/yù
字形演变:
甲骨文①的雨字由天和雨滴两部分构成:表示天的部分,通常是由一条横直线构成的线形符号,而下方断续竖线或竖点则构成雨的形态。雨字的金文字形②跟甲骨文一脉相承,小篆字形③多了一根表示雨柱的竖线,且跟最上边的一条横直线相接,表示雨水直接由上天的云层而降。
字义解读:
《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像天,冂像云,水零其间也。凡雨之属皆从雨。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雨这个字,表示水从云而下。字顶部的一像天空,一横下边的冂像云层,水零落于其间。大凡跟雨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雨字头作为表意偏旁。
由此可知,雨的本义就是表示天空在降雨,汉代刘向的《说苑·贵德》中说: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前一个雨字是说夏雨(夏天的雨水),雨字用作名词;后一个雨字是说雨人(落雨在人的身上),雨字用作动词。
这句话说师长的谆谆教导就像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好雨一样,深入人心、滋润心田。现在,人们常用春风化雨一次来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这是雨字两种基本意义,不过现在关于动词的用法很少见了。
字义拓展:
和雨有关的汉字有许多,包括云、霄、电、零、震、需等。一些字现在已看不出和雨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都和雨字密切相关。如零字,《说文》中解释是细雨飘落的意思,后引申为如雨一般落下,如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常用来比喻跟雨相似的事物,有枪林弹雨挥汗如雨泪下如雨等。形容生机勃勃的新生事物叫雨后春笋,形容天气和谐、五谷丰登的年景叫风调雨顺,形容事先做好了准备叫未雨绸缪,形容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叫山雨欲来。
有一句俗语叫旧雨新知,旧雨指老朋友,新知指新朋友,例如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净增年是减年,故人何许?混忘了江南旧雨。《水浒传》中宋江因为平素为人仗义,常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被称为及时雨。人生如能得一好友,如久旱后逢及时雨般珍贵啊。
夹板上在下雨。记者 姚皓 摄
古人说雨:
古人对水的物态变化,不像现代人这么深刻,但已有相当的认识,在东汉思想家所著的《论衡》一书中提到:云雾,雨之微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冰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文中分别解释了水由地面蒸发面产生的露、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
其次,古人还认为下雨是由河神和龙王掌握的,所以以前很多的村庄都建有河神庙或龙王庙,并定期祭祀,如果长时间不下雨,造成天气严重干旱,还会举行特定的求雨仪式。
《吕氏春秋》记载了成汤祈雨的故事:商朝建国之后,连续多年大旱无雨,于是成汤在桑林向上天祈祷说:是不是我没有处理好政事?是不是我过分使用了百姓?是不是我的宫室过于豪华?……话还没说完,大雨就来了。
雨生百谷,是自然的恩赐。人们爱雨、盼雨、祈雨,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即使遇到恶劣环境,依然有渴望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雨大了,打得水花四溅。记者 姚皓 摄
诗词中的雨:
在杜甫的笔下,雨是喜悦的。春雨贵如油,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在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里,雨是无情的,一夜的风吹雨打让海棠凋零,令人心生怜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
黄梅时节,江南多雨,细雨绵绵,敲在屋顶瓦片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夹着一股股的细流与屋檐潺潺泄下。池塘水涨,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好一幅热闹又寂静的雨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赵师秀《约客》
有一位爱国诗人,尽管年逾古稀,又卧病在床,可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在潇潇的风雨声中听出金戈铁马的铿锵之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苏轼的词,乐观旷达的胸襟总是激励着我们前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北宋·苏轼《定风波》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为温暖柔润的春天将来临,让我们用美好心情迎接早春美景吧!
资料参考:《说文解字》
制图:胡雅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