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什么意思(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的意思)

华峰博客 228

管鲍之交做楷模

——高适《赠任华》赏析

作者:赵铁军

高适:《赠任华》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高适(702——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tiáo)(今河北沧县)人。唐朝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人代表。著有《高常待集》。高适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推荐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协助哥舒翰守潼关以抵抗叛军。后来受唐玄宗赏识,连升侍御史、谏议大夫。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因围攻永王李璘有功,得唐肃宗嘉许,官职累进,历任刺史、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赏析空间】

《赠任华》,是一首古风诗歌。高适的朋友任华,也是唐代诗人。唐肃宗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性情耿介,狂放不羁,自称野人逸人,仕途不得志。这首诗,从交友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贫者的注重和对纯真友谊的无限向往。慨叹世人结交朋友看重门第、金钱,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性启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开头两句诗,开门见山谈结交朋友的基本原则。大丈夫交友要结贫寒的人,只有和贫寒的人做朋友,交情才亲切牢固。诗人开篇即直抒胸臆,点出交友的对象和原因。高适出身贫寒,不是通过科举出仕,是因朋友举荐进入仕途,而举荐他的朋友非富即贵。诗人化用《战国策·楚策一》中的句子: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因为钱财而结交,钱财没有了,交情也就断绝了;因为美色而结交,容颜衰老,感情也就改变了。大丈夫交友不能以金钱为基础,以获取私利为目的。富贵的人与贫穷位贱的人交朋友,不会抱有私利,感情一定是纯真的。东晋诗人鲍照在《拟行路难》一诗云: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的人,只要人格高尚,耿介正直,交情纯真,就可以成为从始至终、推心置腹的像亲人那样的朋友。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这两句直指时弊,揭出世人结交朋友重利不重义,重黄金不重人品。唯利是图不会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唐代诗人孟郊曾以《伤时》针砭时政: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有钱财有势力,就互相交往成了朋友;没有钱财没有势力,就跟素不相识的同路人一样。柳宗元在《师友箴·序》中也说: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交友,不是以道义而是以私利作为取舍标准,是不可取的。相反,古之圣人却是重神交而贵道合(王勃《上郎都督启》)。假朋友,重权势、重金钱;真朋友重精神的契合与道(价值观)的一致。这两句诗,用古今相比,突出今人之势利。诗人有感于此,深恶痛绝,认为这实质上是不解交友的真正本质。

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承接上两句,这两句诗指出,不同的交友基础会有不同的结局。诗人给人们一个富有哲理的启示:金钱再多终有完结之时,纯真友情却没有终了之期。诗人化用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论交》),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史记·郑世家》)等句,揭示出黄金有价,情无价的道理。黄金有量而友情却不可量,黄金多寡可因时而变,因地位而异,而友情却可超时越地位,不变不异。告诫人们要以纯真的友情为重,不要因金钱的多寡、门第的高低为交友的标准。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诗人最后引用了管鲍之交的典故,倡导交友的根基是心心相印,不以私利为目的。管仲与鲍叔牙是楚国颍上同乡加好朋友。年轻时,他们在一起经商。管仲家贫穷,鲍叔牙经常让利给管仲。后来,他们一起进入齐国从政,管仲给公子纠当老师,鲍叔牙给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当老师。小白继承齐国君主大位后,要任命鲍叔牙为国相,鲍叔牙却推荐管仲,他告诉齐桓公,管仲具有国相之才。而管仲的确有旷世之才,治国之能,他出任相国后,在齐国推行变法,富国强兵。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诗人举管鲍之交的典故,再次强调交友不在乎贫贱,不在于金钱,在于情真道合。管仲虽然是周穆王的后裔,可是到了春秋时期,管氏一脉已经没有贵族爵位,沦落为贫穷的平民百姓了,而鲍叔牙家庭富裕,是鲍叔牙主动结交管仲。齐桓公要封鲍叔牙为国相,鲍叔牙却推荐管仲。鲍叔牙如果是贪图权力的人,怎么能推荐管仲呢!世无鲍叔牙,焉有名相管仲乎?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引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后来管鲍美名扬天下,世人常用其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西晋文学家傅咸《感别赋》云:悦朋友之攸摄,慕管鲍之遐踪。

高适的这首诗虽不如他的边塞诗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但全篇纯朴而自然,语言通俗而流畅,浅显明瞭。读来既如同潺潺流水,又好似剥笋抽丝,层层深入,是一首论证严密的说理诗,体现了作者诗风的又一特色。

今人读这首诗,仍会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交友中的重利轻义现象,在商品经济更加发达的当代社会,并非偶见。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党政官员以结交富豪大款为荣,互相称兄道弟,私下权钱交易,最后身败名裂,锒铛入狱。而他们入狱后的忏悔,无不谈及交友不慎。对于那些富豪大款,只要遵纪守法,其经营活动理应得到党政干部的鼓励支持和政策扶植。企业家并非社会的另类,相反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与他们交朋友不是不可以,但要把握一个尺度:不牟利、不徇私,要竭诚服务。服务于人民,是共产党人的本分!

【拓展阅读】

古代诗人写友情诗歌的名作,首推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王勃在送别好友杜少府到蜀州(四川)赴任时所作。杜少府,平生事迹不详。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从王勃这首赠友诗中看出,他与杜少府友情真挚,情同手足。这首诗在艺术技巧上看,洗练流畅,脍炙人口,主题鲜明。突出表达了友情的真挚。

这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三秦(秦国疆域,今陕北、陕南、关中)之地,拱护着汉唐国都长安的城垣宫阙。好友如今赴任的地方远在蜀州,秦蜀之间横亘着莽莽秦岭,向蜀州方向望去,只看见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拱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一辈子将聚少离多,但是没有关系,四海之阔不能阻断知心朋友;天涯海角之远,我们也像毗邻而居亲兄弟一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这首诗的诗眼和精华所在,成为吟唱千年的哲理名言。古人强调,君子之交淡若水;而这句诗则强调,真正的朋友不怕山高地远、天涯海角。时空的距离不会阻隔友情,因为友情在心里,心灵的沟通是没有距离的。相距再近,如果人与人心不相通,也形同陌路;即使睡在一个床上,如果有心灵阻隔,那也可能同床异梦。友情是不能以利益交换为纽带的,如果是这样的关系,利益没有了,友情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关系,有一阵子可能走得很近乎,而心的距离很遥远。

【注释】

1、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周穆王后裔,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有《管子》一书传世。2、鲍叔:即鲍叔牙(?—前644年),鲍氏,名叔牙,管仲同乡,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担任齐国国相。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