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吴语)有笨石牛拉捣臼说法,是比喻做愚蠢的事情的,它跟草不黄俗话说46《百变之身(三十)——北京的白薯不能吃》中提到的川渝小娃儿拉石磙——bèn贼zuéi,取义有相似之处。bèn,拽、扽、拉也;谐音笨。
笨贼一词,川渝、吴语(上海)都说。
【笨贼】笨蛋;蠢人(骂人的话)。①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一个字教了大半天还认不倒,硬是~!②吴语,上海。《何典》第一回:你这小弟弟,真是个~!上海松江。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流品》:《广雅释诂一》:‘侍,使也。’侍声促,可转成贼。今愚钝者叱之曰,贼即侍也。
川渝或写作笨罪:
【笨罪】蠢贼(骂人的话)。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成都通览土语方言》:~,蠢贼也。
贵州沿河的笨锤,读作北方的棒槌可以,是笨贼的变音,亦可(棒槌∶笨贼)。按:贼:昨则切。川渝的zuéi当是昨则切之变。应氏的解释,似求之过深。
还有诸如笨达(不利索。中原官话,山西河津)、笨查(笨。冀鲁官话,山东寿光)笨拙拙(西南官话,四川自贡;云南永胜。吴语,浙江苍南金乡)笨浊浊(,西南官话,重庆)等,都可以纳入笨憃系去解释。笨呵呵(行动笨拙。东北官话)则可纳入笨憨憨解释。
一、老实巴╳
形容人傻得很,或说傻啦吧唧的;形容人老实得很,或说老实巴交。吧唧跟巴交的意思当是差不多的。
【老实巴几】老实,守本分。晋语,山西忻州:外(那)人一辈子~的,就知道个受(劳动)
【老实巴巴】形容很老实的样子。①西南官话,湖南嘉禾。古华《中短篇小说集》:老尹是个~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②吴语,浙江绍兴。张士瑛《范爱农的死》:可他毕竟是个~的人,平时极守信用,觉得既有约在先,况且船已租定,若突然变卦不去,会扫他人之兴。
【老实巴交】忠厚老实,规规矩矩。①东北官话,黑龙江肇东:他成天~地坐着,什么话也没有。辽宁。马原《上下都很平坦》:那个娘们就是骚性,赵杂毛老婆贤慧,~的,本分。◇奚清汶《心里美》:这动人的情景全部摄在了尹桂兰的心坎上,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她打心里钦佩这个~但却是很有心劲的庄稼人。②北京官话。《约会》:我喜欢你工作积极,思想要求进步,~,孝顺老人。③冀鲁官话,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毕四海《鸳鸯大逃亡》:他丈夫十八岁,是个~的工人,伐木头的。◇徐光耀《平原烈火》:净好人,一个个心慈面善,全是~的。④中原官话,河南郑州。⑤江淮官话,江苏北部。金岱《侏儒》:啊哈,文仲兄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那么~的人,现在也学会这一套了。⑥西南官话,湖南嘉禾。古华《芙蓉镇》第一章四:胡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个的屠户。也作老实巴焦。
【老实巴焦】北京官话。老舍《骆驼祥子》:人不可貌相,别看~的。
【老实巴结】忠厚老实,规规矩矩。①中原官话,河南商丘。②湘语,湖南邵阳。李岸《父子风流》:她觉得豆哥的样子很好玩,准备想几句俏皮话,寻寻开心。也作老实巴叽。
【老实巴叽】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榴红《无限斜阳》:阿婆心里还记着那个模样可爱却~的小伙子。
还有老实巴脚(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天津,冀鲁官话;河南洛阳、山东枣庄,中原官话;四川成都,西南官话;上海,吴语)、老实八脚(河南,中原官话)等写法。
二、巴结、巴脚、八脚、巴交、巴焦、巴叽
笨呵呵可以纳入笨憨憨解释,而巴结、巴脚、八脚、巴交、巴焦、巴叽当即笨憨的不同方言音。笨、憨同义。憨笨、又憨又笨、又笨又憨是常用语。
笨憨倒过来是憨笨,方言中是憨板:
【憨板】中原官话,山东曲阜。(1)傻子。(2)傻。
浙江温州(吴语)笨,不聪明的【笨显】,如果不读如笨憨,恐怕难以解释。江苏连云港(江淮官话)坚固义的【笨壮】,可以说是粗笨,也可以说与笨戆相当。
台湾(闽语)懒惰义的【笨段 笨惮】,笨为迟钝,段、惮可以读如怠惰系。它实际上也是同义复词。
【憨巴】(傻子,山东曲阜、费县;憨傻,中原官话,山东平邑)【憨包】(傻子。西南官话)以及【憨巴子】(中原官话,山东济宁)【憨包子】(西南官话),也应该读如憨笨系方能解决问题。至于【憨答答】(傻乎乎。吴语,江苏苏州)【憨痴痴】(傻乎乎。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憨绌绌】(很笨。西南官话,云南永胜)【憨粗粗】(心笨;粗鲁。西南官话,云南大理)之类,纳入憨憃即可解释。
牛憨笨院士(1940~2016),是陕西壶关人,是院士,当然不笨也不憨。他这个名字,不知是父母所命还是后来自己改的,总之是朝命意相反的方向去理解的。
北京官话的笨手八脚,胶辽官话(山东诸城)的笨儿八叽是同义复词。八脚跟老实八脚之八脚没什么两样。八叽即是吧唧、巴叽。
三、板劲、板颈等
板劲、板颈,就是农村说的伸起一根硬颈子、犟起个颈子。
【板劲】不随和,与人合不来。冀鲁官话,山东西部:您二哥那个~样谁不知道|没有比他~的。
【板颈】倔强;执拗。粤语,广东增城。
【板夹】执拗。湘语,湖南衡阳。
板起颈子,较真儿之状:
在天朝要做这个事情,首先你必须是一个较真的人,就是俗话说的假扳匠,其次你必须有充裕的空闲时间跟敌人耗……。(重庆小区2013.1.28)
今年暑假,我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假扳匠。给我命名儿的是我那在电视台作播音员的老妈。她不但给我取了这个新名字,还编了句顺口溜儿——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假扳匠来抬杠。(重庆江津)
假扳匠,或作夹板匠。夹板匠首先表现在语言上,死的要争活。因此,
【夹】解释;争论。湘语,湖南长沙:你莫跟他~,跟他是不清~的。
夹的讲说义,自然跟讲有关,也跟詪系联(讲→詪夹→夹)
【詪】《广韵·恨韵》:语也。《广韵·铣韵》:詪,争语。
川渝怂恿人去争辩叫gě,以及言说之裹(一件事情紧到裹不清白)等,当是此字的衍生音。
我们讲过瞎掰,掰不是手掰,而是言语上的掰,它当是诐批的记音字(草不黄俗话说19《 白变之身(三)--辩白扳嘴劲》)。板夹跟川渝称执拗叫夹扳、执拗的犟拐拐叫夹扳匠、假扳匠之夹扳、假扳是城隍庙的鼓槌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