蚨的读音(蚨怎么读)

华峰博客 194

①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

专门在危难危急时刻,暗中悄悄观察和考察那些淳朴老实、朴实木讷之人的表现,差不多就能选到真正的人才。

②人才,非困厄而不能激,非危心深虑而不能达。

人才,非处于艰难困苦的环境,就不能激发其斗志而奋起有为,正如孟子所讲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即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非处于心存戒惧、深感忧患的心境,就不可能有所历练而通达,即孟子所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③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其一而可及其余。

白圭之治生:白圭是战国时人,弃政从商,是中国商业经营理论的鼻祖,司马迁称他为天下言治生祖,趁时若猛兽鸷鸟之发这句话,就是赞扬白圭的。这里讲求才,要像白圭经营生产一样有智慧,一旦看准,就要像鹰隼猎取食物一样迅速果断,不达目的不罢休。

妋(fú)之有母:蚨,即青蚨,它产卵必须附着花草的叶子,大小像蚕蛾的卵。如果把它的卵取过来,母青蚨就一定会飞过来,不管离得多远。即便偷偷取走它的卵,母青蚨也一定知道藏卵的地方。

雉之有媒:是说猎人驯养的家雉能招致野雉。

这里以青蚨子母相依不离、家雉能招致野雉,比喻在求才时须注重人才互相吸引,使之结伴而来,相踵而至,达到近者悦、远者来之效,得到更多的人才。

④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

官气:官场上的一种习气,多指官僚作风。乡气:乡下人的一种习气。曾国藩曾说,官气太重,将士就疏于对百姓的关注,不知道百姓遇到了什么样的疾苦,且官气还会与客气打成一片。他曾对李翰章说,作为官吏不要太过于客气,要多说一些实话,不要弄虚作假,否则,长期下去不能得民心,也会忘记自己的初心。他还勉励李翰章说:只要能做到说正话、说直话,未来的发展无可限量。

⑤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言语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

官气较多的人,喜欢讲资格摆架子,喜欢做做样子,办的事情都没什么大的影响,说的话循规蹈矩,唯恐出格。其不足是,比较保守,无血性和朝气。但凡真的遇到事情,解决的办法总是非常不妥,只会写信告知他人,或通过身边人传达,或通过文件指示,而不能做到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是不能做到,放下身段,不辞劳苦地在具体事务上体验和审察一番。因为,事非经过不知难。

曾国藩讲,国家养兵千日,就是为了在将来的战场上卖命,但是,按照现在的风气,将来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士兵,因为,这些士兵们无法静心,鬼心思太多,以至于,他们都失去了原来的初心。他在去检查湘军之前,曾提前写信告知杨岳斌,信中提到我这次去到营里,只是看一看,将士们不必迎接和欢迎我,希望将士们可以展示最真实的情况,勿做假。曾国藩挑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血性无官气。

⑥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言语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先腾。

乡气浓的人,则喜欢逞能,处处喜欢表现自己,这样的人点子多,也好出新花样,做事呢,不替别人着想,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说的话不知轻重,顾前而不顾后。其不足是,往往一事还没有做成,大家的非议就满天飞了。

⑦两者之失,厥咎惟均。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

官气和乡气的不足,都大差不差。人啊,除了大圣大贤之外,也很难避免这两种毛病,我想用劳、苦、忍、辱四字来教育和教化他们,以克服这些不足。所以,两者相比,我宁可用乡气多的人,而不用官气多的人。必选用那些遇事亲身体验审察,做到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人。

(文丨曾国藩《治兵语录)④用人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