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顾名思义,从造字的角度看是鱼肉与羊肉的组合,民间是梭子蟹的代名词。
饱曾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为饱而担忧,转而品鲜已是当今大众消费的最爱,鲜已成为酒店、海鲜排档、小吃、农家乐最赚钱的商业秘密。
唇花
鲜味是一种优美适口,激发食欲、诱人的神奇味蕾。以我曾体验过的经验:肉食中以黑山羊肉为最鲜,海中以梭子蟹肉、帝王蟹为最鲜,山中以红菇、鸡枞菌、松茸为最鲜,河中以山溪的石斑鱼为最鲜。
红菇
鸡枞丝菌
石斑鱼
产生鲜味的物质有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核苷酸(肌苷酸、鸟苷酸)、酰胺、氧化三甲基胺、琥珀酸、低肽。鲜不能独立成味,与盐共同结合而释放鲜香。
鲜是除了甜、酸、苦和咸之后获官方认可的科学字词,用来描述谷氨酸盐及核甘酸的味觉,现在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第五种基本味觉。
日本学者池田菊苗1908年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提出鲜味概念,以umami命名,并由此发明了味精。
美食的鲜还体现在食物的搭配上,如日本人使用海带和干鲣鱼片制作鱼汤,国人将小母鸡肉与蘑菇一起炖煮,意大利人将帕马森干酪和蘑菇洒在番茄汁上。最盛名的莫过于福州的佛跳墙,现代改良后选用鲍鱼、海参、鱼唇、杏鲍菇、香菇、猪蹄、猪肚、鸭肉、墨鱼干、蛏干、瑶柱、鹌鹑蛋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文火煨制而成。故有诗曰:坛启(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佛跳墙
百科对鲜的解释是:鲜味物质的呈现是鲜味分子激活鲜味受体,在细胞内启动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递过程,再经过味觉神经传入大脑的味觉中枢,经分析、整合产生的化学感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