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地泣鬼神怎么解释(惊天地泣鬼神的意思)

华峰博客 303

惊天地,泣鬼神。

这是一个极为夸张且霸气的成语,意思是使天地震动,连鬼神都感动地流下泪水,形容非常惊人和感染人。

不管在艺术作品上,还是赞美一个人的品质,只要使用了这六个字,效果就能达到最大化,语言也就相应达到了最顶峰。

它诞生于清代,最早出自汪琬的《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然后,清代另一位文人陈鼎则又在《东林列传》中推陈出新:惟理先生惊天地泣鬼神之言,即刻木为君者,亦当点首也。

意思是说,只有像理先生这样震惊天地的话语,才能让那些名字被刻在木板上的人,都表示叹服。什么人的名字才被刻在木板上?自然是那些先贤哲人。

如此看来,惊天地,泣鬼神的寿命不过二三百年,但它的生命力却极其旺盛,时至今日,仍被我们广泛使用。

比如,《红旗飘飘·编者的话》一书中就这样写道:在我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上,有着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究其原因,除了它本身霸气的表现张力之外,还因为它拥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圣杜甫曾在《寄李太白二十韵》中这样赞美李白的诗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虽然这两句诗非常美,但相比惊天地,泣鬼神来说,在表现力、艺术效果等方面都差点火候。

而白居易悼念李白的诗句则是这样写的,出自《李白墓》: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综合杜甫和白居易两人对李白的赞语,那么惊天地,泣鬼神就产生了。由此可见,汪琬采用的是惊天动地之动字,而陈鼎将其改换为惊字之后,霸气程度就更加斐然了。

在这里,小解有个趣问:假如我们将惊天地,泣鬼神作为上联,那么下联怎样来写,才能不失霸气?什么样的下联才能配得上上联的尊贵气质呢?

这个问题不容易解。正如李贺之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年来的文人学者都在挖空心思想下一句,但能够匹配的寥寥无几。有时候就是这样,前半部分写得太好了,不管后面怎么高明,都显得像是狗尾续貂。

惊天地,泣鬼神;

咏春秋,叹古今。

这是我看到比较不错的一个下联了。天地、鬼神皆为事物,春秋、古今皆为时间;惊与泣皆是动词,咏与叹也是动词。稍有不同的是,惊与泣是使天地惊、使鬼神泣,而咏与叹则是咏叹春秋和古今。

但在气势、意境上,二者已经接近了。天地鬼神,春秋古今,都是活在文人笔下的东西,虽然我们经常提及,但在我们个人视野看来,它们都显得非常遥远,因此在表现程度上也就相近。

惊天地,泣鬼神;

吟风月,观舟海。

这一联相比上联较为委婉,不过与天地鬼神也有的一比:上联霸气外露,属于大气磅礴的用词;下联小家碧玉,属于唐诗宋词里的那种温柔。

一刚一柔,一强一弱,倒也显得恰分。

其实,历史上有许多值得反复推敲的名联,非常有趣,比如被誉为天下第一难对的烟锁池塘柳,五个字在结构上使用了五行作为偏旁,但同时内容和意境也不显得突兀,而是非常有画面,非常诗意:幽静的池塘,绿柳环绕,烟雾笼罩。这是典型的江南美景之一。

下联可谓繁多,如桃燃锦江堤、炮镇海城楼、墨染鉴灵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好了,今天的对联故事就到这里,不知大家心目中有没有对惊天地,泣鬼神理想的下联呢?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