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旗袍开衩有讲究(旗袍开叉高度有什么讲究)

华峰博客 309

旗袍,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是我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最早是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穿旗袍的女人优雅端庄,妩媚动人,可是,你知道是旗袍从何而来的吗?为什么旗袍到大腿处要开衩呢?

旗袍原是满族妇女服装,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汉族妇女开始穿着。刚开始,旗袍并不是一直开衩的。一千多年来,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那时的女性对于美的表达是含蓄内敛,旗袍一直从领口遮蔽到脚踝,并没有开衩。

那为何保守的旗袍有渐渐的有了开衩呢?首先是因为历史的客观因素,在满族人入关之前,他们是需要去打猎、骑马、挤牛奶等活动,而在大腿处开衩就方便日常的工作。

然后又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那时候的汉人观念还很保守,在穿着方面都比较严实,旗袍在大腿开个衩,能颠覆清朝汉人的思维。所以到后来,旗袍反而渐渐成为了华人的象征性服饰。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女性开始领悟到曲线美,于是就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

后来,又随着与时俱进,思想审美的解放,旗袍袖子又开始缩短,开始在左边开低衩。旗袍开衩打开了中国服饰的性感之门,中国女性的美得到了舒展和释放。这种显而不扬、含而不露,将中国女性婉约含蓄之美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出来。

对于旗袍的改革舆论也如潮水一样几番来回起伏,旗袍开衩的程度也不断调整。旗袍开衩在高度的细微变化中,所展现的气质是不一样的。

旗袍开衩,对不同年龄上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穿旗袍高开衩适合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人穿,不适合四十岁以上的人穿,不然可能会显的不够端庄优雅。而十几岁的人一般开叉高度比较中庸,在膝盖上一点就好。

经典的旗袍是古典气韵的一种象征,盘扣的设计结合上局部的一抹开叉设计,既能够带来十足的复古气质,更是增添小女人的性感妩媚风情。

旗袍开衩在高度的细微变化中,所展现的气质是不一样的。少女穿着的旗袍开衩高度一般比较中庸,至膝盖以上一点儿。女孩初长时,清纯与成熟相交接,旗袍衬托的是一种出水芙蓉般的清纯与娇俏。

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成熟女性,旗袍开衩高度可以高一点,以凸显她们成熟饱满的曲线之美。

四十岁以上的人则适合旗袍开叉低一些的,体现成熟女性的优雅婉约之美,此外,宜选择色彩饱和度低,细节考究的旗袍。

旗袍开衩其实也与女性自身个性有很大的关系,或娇媚,或婉约,或清秀,或奔放,不同特点的女性选择的开衩高度也不尽相同。

转自:旅游与摄影俱乐部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