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的意思(同心同德的意思是什么)

华峰博客 119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计彳部的一个汉字:德。德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因此是重点汉字。许慎也认为德字很重要,所以把它排在了彳部部首汉字外的第一位。标题中提到的成语同心同德,典出《书·泰誓中》,德指心意,并不指德行、道德。德字的详情如下:

德。读d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德,升也。从彳,㥁(dé)声。形声字,本义是升,登。这跟现在的常用义道德、品德不同,要十分注意。

因为㥁实际上就是古德字,而这里成了德的声符,所以也说说德字的字形发展,如图:

(《字源》中所列的字形发展)

甲骨文里,德从彳,直声(就是目上一竖,古直字。其实古德字结合后来的字义,有点会意的意思,眼中只有直道,可不就是有德,再有,直着向前走,用力于始终如一的目标,可不就是德。)到金文中竖上又加了一点,强调目标点,点又渐渐演变为一横,强调终点线。后来又在直下加了一个心字。德遂以㥁为声。㥁字从直从心,也就是古德字。

德的本义是升,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升当作登。《辵部》曰:‘迁,登也。’此当同之……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古语也。桂馥的《说文义证》也说:古升、登、陟、得、德五字义皆同。读古文时可以注意这五个字,常通用。

但后来德字本义之外最常用的意义是道德,品行、节操。《篇海类编·人事类·彳部》:德,德行。比如《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孔颍达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又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范武子之德何如?其实就是(子木向赵文子询问说:)范武子的德行怎么样?

此外,德字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指有道德的贤明之人。《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孔传》:惟有道者则佑之。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周礼·夏官·司士》:以德诏爵。郑玄注称:德谓贤者。到唐代柳宗元《天对》也说:惟德登帝。

(2)恩惠;恩德。《玉篇·彳部》:德,惠也。比如《书·武成》: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大国畏惧他的威力,小国怀念他的恩德。指小国怀念周文王的恩德。

(周文王塑像)

又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行全国,到处立碑,刻石记颂秦王朝的功德。

(秦泰山碑拓本)

(3)感恩;感激。《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楚共王说:)那么感激我吗?又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因为有功劳而受赏,臣子不用感激君主。

(4)德政;善教。《吕氏春秋·孟春纪》: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命令相国宣布德政(教化),发布禁令,实行褒奖,瞻济不足,一直施及所有百姓。

(5)客观规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指上古的君上,在天下是无为的,只不过是合乎客观规律罢了。

(6)性质;属性。《庄子·马蹄》: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郭象注:夫民之德,小异而大同。那人民有永恒的本性:织布来穿衣,种田来吃饭,这是他们共同的属性。

(耕织生活)

(7)心意。比如:一心一意。《书·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商纣有亿兆平民,都离心离德;我有拨乱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后来,同心同德发展成为成语,指心意统一,信念一致。德就是心意、想法的意思。

(8)五行说指四季的旺气。《古今韵会举要·职韵》:德,《增韵》四时之旺气。《淮南子·天文》:日冬至,德气为土。又:德已去矣。我们讲篆刻时,秦汉印一节曾多次提到过秦有水德汉有土德、火德的说法,指的就是这里的四季的旺气。

(9)始生;事物的开始。《庄子·天地》:物得以生谓之德。万物得到一而生成,这就叫做(德)始生。《淮南子·天文》:日冬至,则北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高诱注称:德,始生也。冬至这一天,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萌生,所以称冬至为德。实际上,在地理学意义上,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但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从这一天开始,白天渐渐变长,直到夏至日再次回归,实际上,夏至日也称为德,只不过是阴之德,周而复始,永不止歇。

(冬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0)凤凰头上的花纹。《山海经·南山经》里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在传说中,凤凰是人间所有美德的化身,如图:

(传说中集美德一身的凤凰)

(11)福,喜庆的事。《广韵·德韵》:德,福也。《礼记·哀公问》: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郑玄注:德,犹福也。孔颖达疏称:言君今间此人道之大,欲忧恤于下,是百姓受其福庆。在孔子眼里,天下最大的事情,是老百姓的福气。

(12)国名,德国,在欧州。

(13)星名,《史记·孝武本纪》: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14)德还是黄河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此外,德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德还分别通直、植、得等字,各取所通字字义,不再一一细说。

德的小篆写法如图:

(德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8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