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说古诗
数九寒天,北风劲吹,万木凋敝,百草枯萎,山林中只有松柏依然苍翠,生机不息,迎风凌云,傲霜斗雪,泰然挺立。
只是,谁又想到,每一棵高大顽强的松树都来自于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都曾经是一棵刚出土的稚嫩幼苗,那时的小松混迹于野草之间,让人很难分辨。慢慢地,小苗长得粗壮了,头顶的松针变得坚硬了,渐渐地,小松高过野草,继续向上生长,虽然它还弱小,但是小树已经显露出壮志凌云的气势。
诗歌大意
在松树小的时候,顶着满头松针,埋没在草丛里,看不出与杂草的分别,如今才渐渐发觉比野草高出许多。现在的众人不知道它将是高耸入云的栋梁之材,一直要等到小松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才开始称道它的高大。
刺头: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péng hāo:蓬蒿,蓬草、蒿草,两种野草,这里指长得较高的野草。
直待:一直等到。
凌云:直冲云霄。
始道:开始称道。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晚唐诗人,出身寒微,屡试不第。大顺二年登进士第。入梁后,得后梁太祖赏识,于开平元年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杜荀鹤生活的时期战乱不止、民生凋弊,其诗多反映现实生活。在诗歌形式上杜荀鹤专攻近体,尤长七律。
诗中点睛
刺头
即使在同等高度,小松与青草也是不同的,个头虽小却不弱,在深草包围中,以长满松针的刺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表现了小松树顽强不屈、锐不可挡的精神面貌。
诗中佳句
乐观
谁有渐觉佳木的眼力?只有那些心思细腻,感觉敏锐的人才会发觉这棵高出杂草的刺头将长成一棵凌云大树,才会以长远的眼光对待小松,给予爱护和培养,除去周围杂草,助其健康成长,具有这样见识的人就如同那些优秀的教育者:慧眼识英才。
乐说
诗歌赞美了小松树,虽然生长在平凡普通的环境中,却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总有一日会出类拔萃,长成栋梁之材。
虽然,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目光短浅,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形势。
这首诗歌以物喻人,以气势取胜,但诗中出现了两次凌云二字,略减诗歌的艺术色彩。
乐说古诗原创文字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