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唳华亭》这部剧里,绝大多数人整天都穿着圆领的服饰。不论是官服,还是日常服饰,圆领是主流。比如说这个好哭包,除了圆领的袍子,基本上就没穿过其他类型的衣服:
男主角所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圆领
那这是不是说明说明宋代人的穿着,以圆领为主呢?
当然不是。在宋代,也包括明代,圆领服饰实际上偏正式,宫廷里面穿得比较多,官员的官服也都是圆领。但文人们,或者官僚们,回到家后还是愿意穿交领的。在《鹤唳华亭》里,邱心志所饰演的陆英,他的穿着就是宋代流行款,不论是苏轼、司马光、黄庭坚,甚至是宋徽宗,都更喜欢穿这种装束。
邱心志这里穿的衣服在宋代非常流行,今天所要讲的就是这种文人服饰中的流行款
上衣下裳,外套褙子,宋代文人喜欢穿这种宽松的衣服
如果现在有导演想拍宋代的电视剧,请记住,宋代文人最喜欢的装束,一定是我今天所讲的这身装扮。
上衣下裳,上衣指的是穿在上身的一件短衣。下裳其实指的就是裙子。这种装扮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论是男性和女性都比较喜欢穿。除了国家对穿着的政策规定,这种衣服穿和脱也比较方便。
到了唐代,圆领服饰比较风靡。所以我们在看《长安十二时辰》时就会发现,满大街都在穿圆领的袍子。但到了宋明,圆领服饰渐渐成为正式服装,有点类似于现在西装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愿意穿着到处跑的。
比如宋徽宗,就很喜欢穿上衣下裳,外套一个褙子:
《听琴图》中国的宋徽宗
提一下褙子。褙子是一种对襟、大袖的服装,其实就相当于一种外套或者风衣,一般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道袍,明代更多的称法是大麾——称呼不同,服装也稍有差异,但总体形制是一样的。
这种上衣下裳外套褙子的穿法原本在道士中比较流行,到了宋代,文人也喜欢这种穿着。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讲究宽衣博带。衣服要款,这样才大气。
所以在《鹤唳华亭》里,邱心志所演的陆英这种穿着是很符合他的身份的。
邱心志在这里的穿着很符合身份,也很符合宋代风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穿着和《听琴图》中的宋徽宗几乎是一致的。
《鹤唳华亭》中黄志忠所饰演的皇帝一角,其形象也参考了宋徽宗的《听琴图》。
黄志忠的形象百分百是参考了《听琴图》的
对比一下《听琴图》你就会发现,黄志忠的穿着和听琴图中的徽宗几乎毫无差别。
不仅仅是宋徽宗,苏轼等文人也喜欢穿这种衣服
苏轼是北宋宋神宗时期的文人领袖,他的爱好很多,包括搞一些养生产品,甚至是练练丹。作为一名文人,他很喜欢道教的这些东西。他也很喜欢穿道袍。
比如在现存的苏轼画像中,苏轼所穿的就是这种衣服:
苏轼画像
你看,和邱心志穿的其实是一样的,和《听琴图》中的宋徽宗穿的也是一样的。
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文人风气——喜欢谈道,也喜欢穿道士的装束。大家要知道,宋朝虽然重儒,但是道教思想也很浓厚,宋真宗、宋徽宗,都是道教的铁杆粉丝,道教一度成为宋朝的国教。
我想这对文人的穿着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宋朝的画作《睢阳五老图》,里面的五个角色有三个都是上衣下裳外加褙子的穿着:
《睢阳五老图》局部
再比如,宋代大儒周敦颐,平时也是一副道士的打扮:
周敦颐画像
虽然同样是穿上衣下裳和褙子,但不同身份的人的穿着是有区别的
我在研究宋代绘画时发现,不同的角色定位之间,虽然同样穿上衣下裳和褙子,但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差别在哪呢?
在头上的帽子和冠上。比如,再来以《听琴图》里的宋徽宗为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宋徽宗头上没有戴帽子,而是戴了一顶冠而其他人戴的是帽子?
宋徽宗头上戴了道冠
在古代道教,道士戴的冠主要有芙蓉馆(莲花冠)、鱼尾冠和如意冠,等等,道士是会戴这些的,但普通的非道教徒是不戴的。宋徽宗在这里戴道教的冠,还插了子午簪,这说明他是在标榜自己的道教徒甚至是道君皇帝身份。
说得通俗点就是,普通文人,会穿道袍,但不会戴道冠。
所以,在《鹤唳华亭》里,黄志忠打扮成这样样子,实际上是在模仿宋徽宗的道教徒身份:
《鹤唳华亭》中的黄志忠头戴芙蓉冠,这和《长安》中的李必是同款
而邱心志作为文人,是不会这么穿的。相反,他头顶会戴上一顶帽子。
这种帽子——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东坡巾。
这种帽子叫做东坡巾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介绍过——因为苏轼比较喜欢戴这种帽子,而且据说苏轼对这种帽子做了改进,所以这种帽子被称为东坡巾(可以对比一下苏东坡的画像)。
但是,根据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戴东坡巾的一定是文人——我这里指的是写文章、写诗、写词等等的文人。而不是思想家。
思想家,一般会戴程子巾。比如宋代的著名思想家程颐和程颢俩兄弟,他们的画像中,头上戴的就是程子巾:
程子巾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他们喜欢戴这种帽子,所以这种帽子才被称为程子巾。程子巾和东坡巾长得很像,但是也有很大区别。具体区别在哪,可以阅读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
如何评价《鹤唳华亭》中出现的程子冠?还原历史,且初次现身国剧
包括刚才我发的那张周敦颐的画像,其实头上戴的也是程子巾。
在《鹤唳华亭》中也出现了程子巾,黄志忠在开头第一集里,头上戴的就是程子巾:
《鹤唳华亭》中的程子巾 。关于程子巾和东坡巾的区别,可以点击上面的文章链接阅读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的小发现了
经过我上面的梳理,我相信大家对宋代文人的流行穿着有了一些认识。
首先是上衣下裳外加褙子的设定,来自于道教。在宋代,它成为文人们最爱的装束。但是,同样的穿着,根据冠帽的不同,也能区别出不同的身份:
头上戴道冠的,那可能是个真道士,或者是真的道教信徒。如果头上戴戴的是东坡巾,那这个人可能是个文人。如果头上戴的是程子巾,那他一定是个思想家。
比如看了我今天的文章,你就知道李必为何这样穿着了
所以,如果以后当你看到相关的一幅画,你就能很轻松准确地大体上判断出这个人是一个什么角色。在电视中出现了类似的角色,你也能判断出他穿的衣服到底符不符合身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