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到了八月下旬,离2023年考研报名时间越来越近,估计不少小伙伴现在都在头疼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目标院校选择。因为客观来讲,一旦目标院校选择的不妥,极有可能让小伙伴辛苦一年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今天在这里,为了使小伙伴更加科学理性的选择目标院校,小编建议大家多关注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一、考研报录比
可以这样说,作为评判考研上岸难度的最直观也是最直接指标,考研报录比是每个小伙伴在院校选择前都应该看的关键信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从考研报录比中能一目了然感受到目标院校的竞争激烈程度和上岸难度。这里,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其在官网公布了2017-2022年各个专业的考研报录比,让人一看就知道各个专业上岸难度究竟有多大。
二、专业课是否压分
我们都知道,考研一般要考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一)、专业课(二)这四门功课,而这其中,政治、英语以及数学都属于全国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因此这意味着院校自身是没有任何操作空间的,所以也是相对公平公正的。但问题来了,不是所有的考试科目都是全国统考,尤其是最后一门专业课,除了少数专业依旧是统考外,大部分专业实行的是院校自主命题,也就是说,院校掌握了专业课的生杀大权,因此,每年考研出分时,都会有不少学生吐槽目标院校在专业课上压分了。这里,以2022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上海师范大学为例,考生自爆2021年专业课130分,可2022年脱产二战却仅有20分。这说明在专业课阅卷上,存在严重的压分现象。所以这告诫小伙伴在报考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是否保护第一志愿
所谓保护第一志愿也就是第一志愿优先,即招生单位会更看重第一志愿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予以录取。这里体现最明显的就是考研调剂时,有些院校很不地道,出于提高生源质量的考虑,在考研调剂时,更倾向于将稀缺的名额留给名校学生,但有些保护一志愿的高校,往往会优先将调剂机会留给第一志愿考生,待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时,才会考虑面向其他高校,甚至有些院校直接言明只接受校内调剂,比如2022年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力学和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的调剂通知显示,只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地方考生调剂,不接收外校调剂。这样,对未达某个专业复试线的小伙伴而言,显然增加了调剂相近专业的机会。
四、考研复试比
对大部分院校来说,入围考研复试的比例一般保持在1:1.2至1:1.5之间,也就是说复试会有将近 20% 到50% 的同学被淘汰。但是却有部分院校,实行的却是极为仁慈的等额复试,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复试线,基本都可以录取,这其中,以辽宁大学比较典型,因为从复试公告上来看,很多专业均实行等额复试。所以这提醒考研小伙伴,遇到这样的神仙院校,千万别错过。
五、考研初试成绩占比
众所周知,考研总成绩一般由初试及复试两个成绩综合构成,但由于复试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很多小伙伴都期待复试成绩的比重能有所较低,这样初试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但现实中,很多院校的常规操作都是初试与复试5:5合成,这样很容易使一些复试表现不佳的考生吃亏,但也有一些院校,初试比重相对较高,能达到7:3,比如对外经贸大学实行的就是总成绩=折算成100分的初试成绩*70%+复试成绩*30%。
当然,上述几个指标仅仅是考研择校的几个重要参考因素,更多的则需要小伙伴自己去评估,去搜集,要知道,信息知道的越多,越有利于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