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的方法(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华峰博客 266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责任感这一特殊的特质,也正是更多人的责任感形成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不断的进步。责任感应该从小就培养,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那么家长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小学里有些孩子一放学就赶紧回家-----写作业,因为他们觉得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有责任有义务的尽快完成,做完作业之后再玩,有趣的是,这些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往往能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有的孩子恰恰相反,甭说做家务活了,自己的袜子短裤不洗,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放学了还得需要大人拽着回家写作业,否则天天能玩到天黑,其实这就是孩子责任心的问题。

一个为自己负责的孩子才会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

让孩子学会独立,比如说:你再不把玩具整理好,精灵就让所有汽车,统统都回到玩具店去,从此再也不和你做朋友了。明天就见不到他们了!责任心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成长的基础。

所谓社会化,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心中有他人,善于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就是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责任。那么,对于三岁的孩子,责任心是什么呢?

①每天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为他们拿拖鞋。

②每天把自己的玩具、书籍整理好。

③用餐后,把碗、筷、勺放到洗碗盆。

④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把小背包挂到固定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年年长大,我们可以赋予孩子更多的责任:

①给阳台上的花、小区中的树木浇水,给小动物喂食。

②扫地、倒垃圾、擦桌子。

③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努力工作是责任,小朋友读书、学习也是他的责任。

④鼓励孩子勇敢承担责任,独立完成爸爸妈妈、老师交给的任务,并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如果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责任。

培养孩子责任感建议以下六点:

1.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

责任感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为了强化责任感的重要性,可以让孩子适当品尝下做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再地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在下次做事情时就会认真,谨慎。

2.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不要太过在意,要允许他们犯错并改正,但要学会承担责任。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有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一种义务,而是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情做出反应。这意味着责任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的关注行为的过程,不太重视行为的后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出现了这样的后果怎么补救

比如,跟小朋友玩耍因为争夺玩具而弄坏了,作为家长不是简单的批评几句,而应该让孩子采取有效的方法,把弄坏的玩具修好,无法修补的让孩子用零花钱赔给别人。

不小心撞伤了别人,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看望受伤的伙伴,让他照顾受伤者,让孩子体验后果,感受责任感。

孩子一旦做出了责任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奖励,采用多奖励,少惩罚,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孩子培养责任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孩子有责任感,面对挫折困难敢于勇敢的面对,敢于负责任,这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对其成长益处颇多。

3.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须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活动来进行。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必须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让孩子在参与中培养责任心。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

只有多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孩子通过做事就会得到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然得到强化和提高。

4.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5.适当了解父母的忧虑和难处

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6.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从今天开始,请父母放手,让孩子大胆去闯,让他做自己的主人,比如自己穿脏了的袜子自己洗,床铺自己整理,当老师和小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做错了事情懂得道歉和改正,记得自己和家人承诺过的事情,并争取说到做到。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