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敺(長敺),◆見長驅。
馳敺(\驰驱),◆見驰驱。
馳敺(馳敺),◆見馳驅。
侵敺(\侵驱),◆見侵驱。
侵敺(侵敺),◆見侵驅。
敺騁(\驱骋),◆見驱骋。
敺除(\驱除),◆見驱除。
敺捶(\驱捶),◆見驱捶。
敺掠(\驱掠),◆見驱掠。
敺略(\驱略),◆見驱略。
敺攘(\驱攘),◆見驱攘。
敺殺(驱杀),◆打死。○《南史‧元凶劉劭傳》:[劭]聞而怒,敺殺之。
敺傷(驱伤),◆毆打致傷。○《漢書‧梁懷王劉立傳》:﹝[立]﹞後數復敺傷郎,夜私出宮。○[顏師古]注:敺,棰擊。
敺世(\驱世),◆見驱世。
敺養(驱养),◆養育。○《管子‧幼官》:藏溫濡,行敺養。○[俞樾]《諸子平議‧管子一》:敺當讀為‘嘔’。○《莊子‧人間世篇》:‘以下傴拊人之民。’《釋文》引[崔]注曰:‘傴拊,猶嘔呴,謂養也,字亦作嫗。’《禮記‧樂記篇》:‘煦嫗覆育萬物。’此云‘嘔養’,彼云‘煦嫗覆育’,其義正同:嘔即嫗也,養即育也。
敺役(\驱役),◆見驱役。
敺疫(驱疫),◆驅除瘟疫厲鬼。○[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祕祝移過,異於[成湯]之心;侲子敺疫,同乎[越]巫之祝。一本作驅疫。
敺騁(敺騁),◆猶馳騁。追逐奔馳。
敺除(敺除),◆驅趕,掃除。
敺捶(敺捶),◆捶打。○《南史‧宋建安王休仁傳》:時帝狂悖無道,誅害群公,忌憚諸父,並聚之殿內,敺捶陵曳,無復人理。
敺掠(敺掠),◆猶敺略。○《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二年》:[秀]卒見[叔近]死,遂反戈嬰城,縱火敺掠。參見敺略。
敺略(敺略),◆驅趕搶劫。○《漢書‧晁錯傳》: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高后]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敺略畜產。○[顏師古]注:敺與驅同。
敺攘(敺攘),◆驅除。○[唐][元稹]《杜載監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誠在將軍;獎飛馳之勞,宜加憲秩。
敺世(敺世),◆舉世。○《戰國策‧趙策二》:世有順我者,則[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敺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敺役(敺役),◆役使。引申為運用。○[明][李東陽]《安平鎮減水石壩記》:利與害相值,必較多寡以為重輕,若敺役土石,當水之怒,費多而利寡,此古人所深戒。
為淵敺魚,為叢敺爵(为渊驱鱼,为丛驱爵),◆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晉書‧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敺,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奸胥劣紳,且得窺其罅以滋擾累,為淵敺魚,為叢敺爵,甚非計也。亦作為淵敺魚,為叢敺雀-為淵敺魚,為叢敺雀。○[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大小文武官員,都是助[紂]為虐,為淵敺魚,為叢敺雀,立意藉端,陷害良民。○[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和‘浩浩蕩蕩’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采。亦省作為叢驅雀、為淵驅魚。○[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恒娘》:朝夕而絮聒之,是為叢驅雀,其離滋甚耳![文公直]《廣州新軍起義》:[張彪]日以革除富有新思想之官兵為事,乃愈革愈使軍心攜貳,愈益趨向革命,不僅不能遏止絲毫,且徒為淵驅魚。◆补证条目■○语出《孟子·离娄上》:爲淵敺魚者,獺也;爲叢敺爵者,鸇也;爲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敺,同驅;爵,通雀。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亦作爲淵驅魚,爲叢驅爵-爲2淵驅魚,爲叢驅爵。○《文明小史》第十三回:國家平時患無人才,等到有了人才,又被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爲淵驅魚,爲叢驅爵,想起來真正可恨!■亦省作爲叢驅雀、爲淵驅魚。○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百花齐放’这个口号,从来没有人反对过,问题是实际的作法,与此背道而驰,是为丛驱雀的办法。○钱锺书《林纾的翻译》:琴南如果知道,未必高兴,你读了他的翻译,应该进而学他的古文,怎么反而向往外国了?琴南岂不是‘为渊驱鱼’么?
為淵敺魚,為叢敺雀(\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見為淵敺魚,為叢敺爵。
先敺(\先驱),◆見先驱。
先敺(先敺),◆先驅。○《漢書‧郊祀志下》:前上[甘泉],先敺失道。
以魚敺蠅(\以鱼驱蝇),◆見以鱼驱蝇。
以魚敺蠅(以魚敺蠅),◆見以魚驅蠅。
長敺(\长驱),◆見长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