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在古文中解释(涩在古文中试什么意思)

华峰博客 135

小探古典园林之涩浪

季洪亮

留园五峰仙馆之涩浪(季洪亮摄影)

(石阶)如果换一个说法,石阶、踏垛,也许你更好理解。

涩浪,一个你未必熟悉的名词。石阶、踏垛只能描述涩浪的部分功能,其深层的意蕴,在园林构建中所产生的诗画意境是石阶、踏垛所不能表达的。

宫墙基叠石凹入,多作水文,谓之涩浪。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涩浪》

涩浪自何而来?

古典园林建筑之前,阶砌往往不是用规整的石条砌成的,而是用极不规则的太湖石来替代。不过,阶前这种因地制宜看似随意掇置的太湖石,它的名称究竟叫什么却未有统一的认知。

有人称之为石阶,也有人称之为踏垛,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室庐》写到:阶……以文石剥成,种‘绣墩’……数茎于内,枝叶纷披,映阶傍砌。以太湖石叠成者,曰‘涩浪’,其制更奇,然不易就。既交代了名称,又提出了要求。

涩,古文中解释为不滑也,延伸的含义有停滞不前的意思,涩浪因此有水浪冲击在厅堂门阶下面做停滞状的形象描述。

现如今,踏过涩浪只认其为石头,更甚少知此由来,因而更需要对其细加品读。

涩浪,其制更奇,然不易就。

——【明】文震亨《长物志室庐》

涩浪,打破人工与天然的界限

古典园林里的涩浪艺术,不但创造了以多样变化来破除单一平直的形式之美,还有更为深永的意蕴之美,值得探寻与品味。

在园林里,建筑物是人工的物化,而庭院里的山石花木,则多是天然自成的。这人工与天然之间,不免有隔阂与界限。如何打破隔阂,消弭界限?最佳的方法便是在两者间掇以涩浪,以此作为艺术性的过渡,融入水墨山水之意韵。涩浪一身二任,既有太湖石的天,亦有用作踏步的人,天人合一,妙合无间。

网师园冷泉亭前涩浪(季洪亮摄影)

品味留园里的涩浪

古典园林里成功掇置的涩浪艺术品颇多,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留园五峰仙馆阶前的涩浪。试看馆前的太湖石掇置,紧贴着既平且直的阶石,不但呈现了宛转多致的曲线美,更显出多姿多彩的造型美。它层层叠掇,竟有四五层之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震亨愈高愈古之说;它又垒得错落有致,参伍不齐,特别是在南部略偏处立一块竖石,更体现了计成忌于居中、不排比为妙的美学要求。其侧又衬以书带草数茎,垂叶纷披,于是馆前顿添生机。对此,品赏者若目不旁鹜,神与物游,或许便能萌生尺咫山岭之感,这也就是文震亨所说的有岩阿之致。

成就五峰仙馆前经典涩浪,除了太湖石掇置之功,还要归因于馆前的冰裂纹青石板铺地,这是经典的旱地水作,暗含馆前有山有水之意;而浪源自水,有水才有浪,才能成就如此自然、生动的涩浪。

再看留园五峰仙馆南庭的对景,是森郁的树丛、连绵的山岭,而从馆内走向庭院山林所必经的涩浪,正是天人之际的和谐过渡。同时,这涩浪还是院中山岭余脉的象征物,使人联想起仙馆确乎就是在岩阿之上生长而成的,是与自然山林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

涩浪和琼甃,晴阳上彩斿。

卷衣轻鬓懒,窥镜澹蛾羞。

屏掩芙蓉帐,帘褰玳瑁钩。

重瞳分渭曲,纤手指神州。

——【唐】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金学智先生曾在《苏园品韵录》中写道,以苏州园林美学来观赏园内诸般景物,往往可于细微处即小见大,见出园林的宏观精神。就涩浪来说,它不但是天人合一的微型景观,而且是天人合一的经典景观,它所含茹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精神。

留园内,除了五峰仙馆前层层叠叠的涩浪,曲谿、石林小院、中部水池周边的假山皆有如梦似幻的涩浪。涩浪,似园中的树木花草一般,就地生长,浑然天成,似奔流,又非奔流,却将人工与自然连接,衍生出不易察觉的人文之美。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