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线
电气装置、设施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金属导电部分。
接地装置
接地极和接地线的总和。
集中接地装置
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对地电位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一般敷设3~5根垂直接地极。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则戴设了~5根放射形水平接地极。
接地电阻
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按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工频交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按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对地电位
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位差。
接触电位差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8m处与设备外壳、架构或垮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1.8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接地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称为最大接触电位差。
跨步电位差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 O .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0.8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极的电位差,称为最大跨步电位差。
外露可导电部分
设备上能触及到的可导电部分,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会带电。
装置外导电部分
不属电气装置组成部分的导电部分。
中性导体( N )
电气上与中性点连接并能用于配电的导体。
保护导体( PE )
为了安全目的,如电击防护而设置的导体。
保护接地中性导体( PEN )
兼有保护接地导体和中性导体功能的导体,简称 PEN 导体。
等电位联结
为达到等电位,多个可导电部分间的电连接。
工作接地
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其他装置接地等)。
保护接地
为了电气安全,将一个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
防静电接地
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猃作用而设的接地。
雷电保护接地
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而设的接地。
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展导体。
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雷电波侵入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雷击点
雷击接触大地、建筑物或防雷装置的那一点。
雷电流:流入雷击点的电流。
雷击电磁脉冲
作为于扰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雷电防护区
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环境的区域。
共用接地系统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展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 PE )、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接地基准点( ERP )
一系统的等电位联结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连接点。
电涌保护毒(浪涌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 SPD )
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电压开关型 SPD
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
限压型 SPD
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
组合型 SPD
由电压开关型组件和限压型组件组合而成,可以显示为电压开关型或限压型或这两者都有的特性,这决定于所加电压的特性。
标称放电电流
流过 SPD .8/20us电流波的峰值电流。
最大放电电流
通过 SPD 的最大电流值,该电流具有 儿类工作状态测试所规定的波形(8/20us)及幅值。
冲击电流
由电流峰值及电荷量所确定并按工作状态试验测出的电流。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可以持续施加于 SPD 保护模式上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直流电压值。
残压
放电电流流过 SPD 时在其端子间呈现的最大电压。
接地
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线连接至接地极。
接地系统
系统、装置和设备的接地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连接和器件,也称接地配置。
接地网
接地配置的组成部分,仅包括接地极及其相互连接部分。
接地极
埋入土壤或特定的导电介质中,与大地有电接触的可导电部分。称为接地极。兼作接地极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展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构)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极。
直击雷
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雷电感应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电磁感应
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