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支柱接地极(接触网支柱与贯通地线如何连接)

华峰博客 534

锚固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 xxx标段区间路基锚固桩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

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

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

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人员生活办公

需要。拌合站、便道、场地满足施工需要。

3.技术要求

3.1锚固桩净空尺寸、标高、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2锚固桩锁口类型、护壁厚度,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3锚固桩施工前做好原材料检验、配合比审批工作。混凝土采取拌合站集

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锁口开挖→桩身开挖、施作护壁→成孔→验孔→钢筋

笼制作、安装→混凝土灌注

4.2工艺流程

锚固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212

4.3施工工艺

4.3.1 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放出每根桩的具体位置。

4.3.2 第一节桩身开挖及锁口 第一节开挖长度为 1.2m,井口上部 1.2m范

围为锁扣,其下每 1m为一节护壁。按设计的桩身形状(含护壁)开挖,用镐、

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允许尺寸误差为 3cm。锁口上部 0.5m壁厚

0.5m,下部 0.7m壁厚 0.25m,采用 C20钢筋混凝土,高出地面 30cm。模板采用

组合钢模板,特殊部位配自制钢模板,混凝土在拌合站统一搅拌,混凝土运输车

运输,人工浇筑,振捣棒振捣。桩体混凝土浇筑 1d后,方可开挖邻桩。

213

4.3.3 桩身开挖及护壁

桩身开挖采取分段挖土、分段护壁的方法施工。从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

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孔内如遇岩石,采用浅眼弱爆破,爆破前对炮眼附近

的支撑予以防护。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身尺寸和平面位置,在锁口上设十字控

制点,每一节设横杆吊大线坠作中心线,用水平尺杆找桩身尺寸。弃土装入吊桶,

采用洞口安支架、卷扬机提升的垂直运输,吊至地面上后,用机动翻斗车或手推

车运出。根据土质情况,开挖每 1~2m后,及时进行护壁,如遇松软地层,如

粉细砂层可开挖 0.5m即进行护壁。护壁为 C20钢筋混凝土,厚 25cm。模板采

用组合钢模板,特殊部位自制钢模板。混凝土由自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运

输车运输,到孔内由吊桶下到护壁部位。 挖孔至设计高程时,核对断面尺寸及

土质情况进行清底,做到平整、无松碴和污泥。经检查合格签证后,进行下一步

施工。

4.3.4通风、出渣 孔内要经常检查有害气体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0.3%,

其他有害气体超过允许浓度或孔深超过 10m时,均需采取通风措施。孔内空气

质量达标后方可入孔开挖及清渣。 出渣采用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支

架有: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要求搭设稳定、牢

固。 在垂直运输支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葫芦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

位置安装卷扬机。浅的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

升工具。 将桩渣垂直吊至孔外,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所开挖出来的土

方要弃至指定位置平整整齐,且在桩基周边 2m范围内不得随意弃土,以减少孔

周边对孔的侧压力。

4.3.5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采用现场分节加工,用汽车起重机吊放钢筋笼就

位,上下节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边接,搭接接头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处。钢

筋笼与护壁采用钢筋耳环支撑牢固。个别困难地段,也可以采用孔内绑扎钢筋的

214

方式。

4.3.6混凝土灌注 孔桩混凝土由砼拌合站供应,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施工现

场,泵送串筒漏斗法(有水情况采用导管法)串筒漏斗法入孔。

浇砼前及时将砼护壁上的渗漏处堵塞,然后把井内积水抽干,以保证桩基混

凝土质量,堵漏的方法,大面积堵成小面积的、小面积堵成点漏而最后堵塞之。

孔桩混凝土灌注方式视现场开挖情况而定,对于地下水较大,为了保证砼的浇注

质量,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灌注;对于地下水较少,采用加串筒式的方式进行,

但串筒底口砼直接倾落高度不超过 2米。串筒方式灌注时控制孔底的水深不超过

5cm,浇筑前要抽干孔内积水,抽水的潜水泵要装设逆流阀,保证提出水泵时,

不致使抽水管中残留水又流入桩孔内,灌注速度尽可能快,使混凝土对孔壁的侧

压力尽快大于渗水压力,以防水渗入孔内,每一孔内混凝土一次性连续灌注完毕

不留施工缝,混凝土振捣由井下操作人员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前层厚度

不超过 50cm,插入形式为垂直式,插点间距约 40-50cm,并且做到"快插慢拔"。

5.施工要求

5.1 注意事项

(1)锚固桩开挖完成后及时对孔壁进行支护,渗水时应采用抽排水措施。

(2)桩周围须有防、排水设施。

(3)孔口锁扣应高出地面 0.2m以上,并设防护栏。孔口安必须梯应挂牢固。

(4)夜间作业应悬挂示警红灯。开挖暂停时,孔口应设盖防护。

(5)孔内作业时应有防止物体堕落措施。相邻两孔中,当一孔爆破或灌注混

凝土时,另一孔的挖孔人员应停止工作,并撤出井孔。

(6)当孔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 0.5%,或作业人员已感到不适时,应采取通风

措施。

(7)人工开挖深度超过 10m,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215

(8)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桩孔的偏差,桩的垂直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的

要求,桩身的净空几何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随时进行检查校正。

6.劳动组织施工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序号 人 员 名 称 数 量

1 挖孔 4人

2 钢筋工 5人

3 混凝土工 4人

4 杂工 5人

7.材料要求

水泥采用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粒径宜为 5~25mm,粉煤灰采用Ⅰ

级粉煤灰,砂采用中、粗砂。 施工所用材料须符合设计要求,钢材等主要材料

须使用甲供材料。各项原材料须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施工用水的水质须符合

工程用水标准。 对地材、钢材须设置雨棚,钢材需上盖下垫,不同种类分别堆

放整齐。

8.设备机具配置

锚固桩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混凝土运输车 3台、普通电焊机 4台、挖掘机 1

台、吊车 1台、装载机 1台、钢筋切割机 2台。

9.质量控制及检测

9.1 挖孔

9.1.1 主控项目

216

9.1.2 一般项目

9.2 钢筋(原材料及加工)

9.2.1 主控项目

9.2.2 一般项目

217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 桩口应设防止地表水流入的设施及防止坠物的护栏;

10.1.2 人员上下应有安全可靠的设施,不得携带任何工具、材料;

10.1.3 孔下必须设掩避所,工作人员不宜超过 2人,起吊时应明确联系信

号,统一指挥;

10.1.4 孔下有害气体含量应随时检测,超过规定标准时应进行通风,达到

允许浓度标准后方可作业;

10.1.5 井下作业,不得攀扶箍筋上下;

10.1.6 灌注混凝土及挖桩时闲杂人员不得靠近,防止杂物下落伤人。

10.2环保要求

10.2.1 为维护现场整洁,保护自然环境,弃土应按规定堆放,不得随意丢

弃,应集中处理。

10.2.2 施工现场的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按照环保部门要求指定地点弃置。

10.2.3 对施工便道定期洒水,防止扬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10.2.4 夜间尽量避免大型机械施工,防止噪音污染影响当地居民。

218

路基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昆铁路 EMZQ-12标段路基综合接地施工作业。

路基综合接地示意图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阅读、审核 。

2.2技术准备

2.2.1路基地段综合接地工程包括贯通地线及分支引线铺设、接触网基础接

地体接入、接地端子预埋及其之间的等电位连接。且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分支

引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

2.2.2贯通地线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1Ω。

3.技术要求

接地连接线采用铜缆,线鼻采用与接地端子同材质的不锈钢或镀锡铜。接地

端子的螺套材质为不锈钢材,不锈钢材料的成分满足:Cr≥16%、Ni≥5%、Mo

219

≥2%、C≤0.08%。接地端子的螺套外径不小于 29mm,其中螺套一端加工M16

内螺纹深度不小于 25mm,另一端连接钢筋压接深度不小于 10mm,连接钢筋必

须与顶部螺纹腔隔离,连接钢筋的外径不小于 16mm。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分支引接线的埋设→路基与桥梁、路基

与隧道过渡段贯通地线的链接→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路基地段接地极、

接地端子设置

4.2工艺流程

4.3施工工艺

4.3.1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

(1)一般路基地段沿线路两侧各设一根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

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

(2)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埋设距基床底层顶面―

30cm~―40c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

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

(3)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

220

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图 4.3.1 路基电缆槽接地装置断面示意图

贯通地线纵向通过路基地段的电缆井(不含过渡段的电缆井)时,应从手孔

下约 20cm通过,在手孔施作式,应避免机械对贯通地线的损伤。

4.3.2分支引接线的埋设

(1)分支引接线埋设工序与贯通地线相同,一端与贯通地线 C型压接,另

一端与接触网支柱基础上预置的接地端子栓接;在引接线中部适当位置再与电缆

槽侧壁预制接地端子(按需设置)尾端 C型压接。

(2)每个接触网支柱、跨线建筑物及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处各

设一根分支引线,材质与贯通地线相同。

4.3.3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过渡段贯通地线的链接

(1)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

支引线将接地端子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电力电缆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2)桥梁、隧道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 L

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电力电缆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4.3.4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

(1)长度超过 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 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

221

接一次。

(2)长度为 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

接一次。

(3)长度小于 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4)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

4.3.5路基地段接地极、接地端子设置

(1)路基地段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接地极。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

沿线路方向起点侧的基础侧面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钻孔桩

基础结构钢筋或混凝土基础、钢柱基础接地钢筋可靠焊接,钻孔桩基础结构接地

钢筋与基础螺栓主筋在基础内不连接;基础接地端子与分支引线一端拴接,实现

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连接。

图 4.3.2 混凝土支柱杯型或直埋基础(HJ)接地装置安装图

(2)在通信信号槽内侧壁预制接地接地端子,设置位置应根据接地需求的

通信、信号、信息等设备及设施的位置确定,并与就近的接触网支柱里程相同。

222

图 4.3.3 格构式钢柱基础(GJ)接地装置安装示意图

(3)电力电缆槽接地端子原则上约 1000m设置一处,小于 1000m的路基段

不考虑,大于 1000m的路基等分设置,间隔以不大于 1000m为原则;接地端子

与接触网支柱间距应不小于 20m,供电力设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应与分支引接

线压接。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并与接触网基础

内的结构钢筋可靠焊接。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的接地端子。

223

图 4.3.4 基础接地装置俯视图

(5)跨线桥处的路基地段,在桥墩处预留分支引接线,在电力槽内预留路

基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与接地端子尾端压接,以便跨线桥接地装置就近接入

综合接地系统。

(6)路基地段声屏障综合接地:由导电材料制成声屏障及支架应在结构内

预留接地端子,就近与路基电缆槽或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地端子连接。

5.施工要求

5.1路基填筑并压实至高于贯通地线埋设深度约 60mm高程的同时,预留出

60mm深、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

5.2 先向"小槽"内回填 40mm粒径不大于 5mm 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

再次回填 40mm粒径不大于 5mm的土壤,进行人工夯实;

5.3人工夯实后,必须在"小槽"上方覆盖不少于 100m、粒径不大于 5mm

的土壤,才能进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机械压实作业。

5.4在敷设贯通地线时,同时在接触网支柱基础处预留分支引线,一端与贯

通地线 C型压接,施工边坡防护前,将引接线埋设于边坡防护层。

6.劳动组织施工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序号 人 员 名 称 数 量

1 技术主管 1人

2 技术员 1人

3 质检员 1人

4 普工 4-6人

7.材料要求

(1)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它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

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 Cr≥16%、Ni≥16%、Mo≥2%、C≥0.08%。

224

接地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方便开启。

(2)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

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上应配二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钢丝绳采用直

径不大于 1 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不小于 200mm2(Ik>25kA)或 120 mm2

(Ik≤25kA)。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 5KN的拉力且 3min不得松动和

断股。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接线。

图 6.1 接地端子示意图

(3)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栓连接时应采取防松

措施。

(4)贯通地线采用 35 mm2铜缆,其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

形压接件进行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压接并栓节。压接压力不

小于 12t,并且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5)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堑、桥梁间

的过渡地段应平顺连接。

225

(6)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外涂沥青,外包聚氯乙

烯带的方式。

(7)安装有避雷器的接触网支柱,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设备不与其共用

接地点,强、弱电设备接地点间隔要求不小于 20m。

8.设备机具配置

施工机具主要为电焊机 1台,钢筋切割机一台。

9.质量控制及检测

严格执行"三检制",通过多层次把关,严防漏埋或错埋。

通过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力求把施工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路基综合接地处置、接地端子的形式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仪器检查、测量。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基本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按设计要求对水源

保护地、森林、和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有意识地保护,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0.2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止水污染。

10.3水土保持

⑴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做好施工的水土保持。

⑵ 认真执行当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

锚固桩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2.作业准备3.技术要求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6.劳动组织7.材料要求8.设备机具配置9.质量控制及检测10.安全及环保要求路基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2.作业准备3.技术要求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6.劳动组织7.材料要求8.设备机具配置9.质量控制及检测10.安全及环保要求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