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早教(怎样早教孩子才是正确的)

华峰博客 72

早教越来越会被人们所接受,早教机构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如何判断早教机构值得我们父母的信任呢?什么样的早教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两个问题。

非得上早教课,才算是早教?

很多父母都接到过早教课的推销电话,都在纠结要不要上早教课,并且担心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宝宝上幼儿园后不合群怎么办?宝宝运动能力和智力比别人差怎么办?在家里做早教是不是比人家正规军要差?

在打听早教课程时,避免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据研究者调查,大部分的早教机构一节课的价格在100-150元之间,如某品牌的早教机构每周上2次课的话,一年的费用就得上万元。

孩子是家里的中心,有许多父母都经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早教机构的口号也能挑动家长的神经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高孩子智力… ,大多数父母也有焦虑情绪,害怕孩子落后于人,有强烈的攀比心理。在早教机构的选择上,父母很难比较他们的早教服务好坏,而且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很愿意多掏钱购买知名度大,价格贵的早教课程。

那些早教机构都教些啥呢?很多早教机构都是连锁性质,课程都由连锁总部来进行设定,也有一些自主的早教机构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会采用国外的早教课程。

早教的课程主要包括蒙台梭利课程、右脑开发、PAT计划、多元智能、双语教学、人格教育课程等,具体的课程内容都通过让孩子大的运动量、亲子游戏、听音乐等方式来完成。部分早教机构也设置着有关孩子的性格方面的课程,帮助父母获得科学的育儿素养和促进父母和孩子的有效互动。

在这些早教机构上早教课程有没有用?要知道早教有没有用,先得从早教的发展说起,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脑科学研究机构兴起了大脑研究热潮,在脑科学领域证实了早期教育的可行性。

最著名的是关于几个脑科学领域的实验。

第一为关键期假说,也有研究者说敏感期更为准确。如0-3岁,在此期间,人类的感觉和语言等功能发展最快,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个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神经突触增生结束,许多功能将永久消失,某些学习不会有效果。

研究者对猫和猴子等动物的感觉系统进行研究时,发现脑发育过程中特定时期的感觉输入和经验非常重要。在视觉剥夺试验中,在幼猫出生后不久将它的一只眼睛遮蔽,结果被遮蔽的眼睛由于缺乏视觉刺激导致脑内神经联系严重受到伤害,以后即使将遮蔽的眼睁开,猫的眼也仍然看不到东西。

第二为环境刺激,在孩子出生后,在0-4岁期间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数目会迅速增加,4岁左右会达到顶峰,这个时候大脑的神经突触处于高密度,是实际需要量的2倍。到了青春期,一些没有用突触会被淘汰或者说是被修减掉,突触数目接近成年人的水平。环境的刺激(如抚摸、听音乐和多与孩子说话等)会使增加的神经突触互相连接,减少神经突触的修减,加速孩子的智力发育。

这一观点也来自于动物实验,研究者在比较不同环境下的小鼠完成迷宫学习任务的成绩时发现,在复杂或者说在丰富的环境下生长的小鼠的成绩优于一般环境下的生长的小鼠,而前者的小鼠比后者的神经突触密度高25%。

第三为左右脑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父母们都听说过左脑通过逻辑的方式加工信息,负责语言 、写作、阅读和时间序列等功能,右脑通过图像的方式加工信息,负责直觉、创造性、空间信息等功能。左脑更多的是用语言的方式进行工作,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右脑更多的是用图像的方式进行工作,善于处理视觉信息。

这个观点来源于脑损伤和心理研究,发现左脑损伤的病人会得失语症。传统的教育只是通过语言等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右脑的开发,于是研究者研发出了各种右脑开发的教学模式。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这种左右脑明确分工的观点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不同意见,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大脑加工复杂的任务时,需要左右脑的共同参与。在给脑损伤病人通过文字想象图画实验时,刺激左脑时,病人完成的较好,刺激右脑时,病人完成的较差。在数字测试时也表明,左右脑同时参与了工作。

也有研究者对上述的关键期实验和环境刺激实验提出批评,强调一些说法过于夸大脑科学事实。关键期只是在感觉、运动和语言方面存在,在教育文化知识方面是不是与突触有关还不了解。但在脑科学的发展中,不可否认的是,大脑确实有在一定时期发育更快,学习更容易的敏感期,有证据显示听觉和视觉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环境刺激可促进它们的发育,在语言方面,孩子在早期可以更容易学会第二语言

从脑科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大脑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脑区的可塑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环境刺激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的神经环路,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早教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有的早教机构宣传幼儿启智班,课程涉及英语、沟通、创造力,甚至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我们理智的想一想,2-3岁的孩子大脑接受和吸收的刺激有多少,如果给予太多的压迫,不仅无法增强大脑的活动性,还会使孩子感到难以承受,产生逆反心理。

但也不能过于强调敏感期,忽略孩子对社会技巧和情感控制方面的心理发展。早教课不是提前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要。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可以理解,但在孩子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尚未发育成熟时,急急忙忙进行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打造出一个小神童。小树苗也有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孩子也一样,不能拔苗助长。

在家也能早教,正确的早教应该什么做呢?

早教的核心是父母,根据孩子年龄发育特点,给孩子适当的外界刺激,帮助孩子发育各项能力。

环境

温馨的家是最好的早教课堂,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早期阶段是模仿学习,模仿父母怎么说、怎么做。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材,这就要求父母有一个良好的素质,包括克服不良习惯(如吸烟等)。

学习敏感期

从7个月开始孩子进入空间功能发育期,开始学习爬行,在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孩子通过运动来对空间形成意识,而不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也通过自己的运动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等。这段时间,父母要多让孩子爬行,拉着手走路,不要为了保护孩子,总抱在怀里,错过这段时间的发育。

也是在这段时间,孩子通过口来认识世界的,把各种东西都往嘴里塞,父母认为不卫生,甚至会大声呵止孩子,通过玩具等分散孩子注意力,如果没有很好的度过这个敏感期,孩子可能以后会有啃指甲,嗦手指等坏习惯。

从2岁开始孩子的语言功能发展最快,这段时间,父母要和孩子多说话,唱一些儿歌或者讲一讲小故事等,而且从2岁开始孩子开始进行涂鸦,他们无意识的乱写乱画,并且画画的过程兴奋无比,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引导,画笔的抓握,画的形状的控制,慢慢的他们就能画出心中所想,画画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从3岁开始孩子进入社会交往、秩序的敏感期,也在这个时候孩子进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交往,开始学习阅读、写字。

对应敏感期,要对孩子进行分龄早教,而游戏和玩具是早教最好的教材。在孩子早期,通过父母抚摸孩子,并进行眼神交流,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温馨和快乐。在孩子长大点后,可以通过玩具模仿生活中活动,例如父母通过有趣语言引导孩子用玩具勺对玩具熊进行喂食,帮助孩子可以独立使用勺子进食。在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和孩子合作完成游戏,在游戏中的运动培养孩子勇敢和合作的精神。在孩子完成时,父母要用语言、表情和拥抱的方式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和孩子听音乐时,使用摇铃玩具等,配合音乐摇动,帮助锻炼孩子的节奏感。

早教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早教体系培养出的孩子具有不同特点。国外的早教也各有不同,法国培养孩子平等对话,德国注重孩子益智开发,美国教育孩子掌握自我服务,日本让孩子别给别人填麻烦。可见早教理念有差异,没有最好的早教模式。父母们要理清早教知识,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早教方式才是上策。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