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袋水肿一直跳(右眼袋水肿一直跳怎么办)

华峰博客 108

眼部水肿,特别是下眼皮水肿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个棘手的病。有的人不惜花大钱来做眼部手术来除去眼袋和水肿,其实这是一种缘木求鱼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因为眼部水肿,病位在眼部,但病根却不在眼部。

如患者巩女士,58岁。患者说不知怎么回事,一年前发现自己眼部水肿,而且有时下肢也肿,眼睛还经常流泪。去医院检查,查不出什么病,找不出病因。是的,医院的那些精密仪器查的只是器质性的病变,而对于功能性的病变却查不出来。

既然找不出病因,医院也没法治疗,但患者眼部水肿,下肢也肿,眼睛流泪的病症却确确实实的存在着,无奈患者寻求中医治疗。

当时诊见患者舌胖大而暗,舌下有瘀斑,脉弦滑,问患者睡眠如何,患者说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于是又问患者大小便如何,患者说大便偏干,小便正常。综合以上病症,我认为患者是气血瘀滞,而致水湿内停,发为水肿。于是开出如下药方:柴胡根,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白术,牡蛎,茯神,党参,石菖蒲,远志,夜交藤,泽兰,酸枣仁,炙甘草等。七付药,水煎服,日一付,早中晚各一服。患者服完药第二次来诊时说药后眼肿大减,下肢水肿也大为减轻,梦已不多,睡眠转佳,但是入睡尚难。舌胖大而暗,脉弦细。于是对上方略作调整,患者前后服药一个月左右,诸症消失。

水肿一证,多由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所致。气不运行水湿,水湿聚而成肿,聚于颜面而见面肿;壅于胸腹而见胸水、腹水;积于胫肢而见肢肿,此其常也。《金匮要略》言血不利则为水,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亦言: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本病辩证正确,用药得当,是以治愈。

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

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的水肿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或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如肿势严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胀,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唇黑,缺盆子,脐突、背平等症。

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和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