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载风雨兼程,六十八载春华秋实。
2016年,是湛江日报创刊68周年,也是湛江日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报社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湛江日报社有过探索,也有收获。
继2015年湛江日报社成功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牌匾,并获授广东省首批和全国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后,2016年,湛江日报社成功获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顺利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进行续证和增项。不久前,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传来喜讯,湛江日报社获批《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这些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和行业行政许可,为湛江日报社全媒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并注入了核动力,成为全媒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正如湛江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邓宏森在湛江日报创刊68周年暨全媒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所言,将汇集湛江报人的智慧和力量,建好16种媒体平台,形成现代传媒产业的四大方阵;打好融合、管理、节流三大战役,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实现报业向报业传媒、报业传媒向传媒产业的跨越发展。
【意义】数字产品传播有据可依
2016年3月10日起,《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取代了2002年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这份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联合制定的规章,对规范网络出版服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规定提高准入门槛,要求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必须依法经过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这个曾让广大自媒体感到紧张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公布后,相关业内人士纷纷议论微博、微信上数以万计的自媒体以后都需要取证了。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所谓自媒体的个人或者机构,按照现行标准,属于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或生产者,是不需要获得许可的;而纳入许可管理的,主要是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即上述信息内容的提供者。
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的解读让广大自媒体松了一口气,但不得不承认,《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对传统媒体的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规定明确表示,国家鼓励图书、音像、电子、报纸、期刊出版单位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并制定有关政策,保障、促进网络出版服务业的发展与繁荣。
在媒体融合发展千帆竞发,报业转型风起云涌的今天,湛江日报社顺势而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深入研究和学习新规,并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指导下,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批。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总)网出证(粤)字第004号向湛江日报社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湛江日报社获得此许可后,可以出版与湛江日报社已获许可出版的报纸内容范围相一致的数字化作品并予以传播,包括在移动端手机网络进行传播。
可以这样说,湛江日报社作为广东省首批和全国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再获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后,湛江日报社数字产品的制播有据可依,对湛江日报社全面转型,实现全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湛江新闻网工作人员正在录制视频节目。
【延伸】视听节目制播如虎添翼
《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的正式施行,让不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感觉到了压力,但事情还没有完,对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内容传播和监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再出重磅文件。该局日前下发的《关于加强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传播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应用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AVSP)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并严格在许可证载明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
通知要求,在网络平台上使用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各类社交应用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且已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应当按照许可证的各项要求开展业务;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使用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各类社交应用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由网络平台作为该项服务的开办主体,按照视听节目管理的各项要求,对节目内容履行内容把关等各项管理责任,节目范围不得超出平台自身许可证载明的业务范围。网络平台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不得为其提供接入服务等技术支持。通知还明确规定,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不得转发网民上传的自制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
对于这样的重磅文件,不少行业人士纷纷持支持态度。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随处可见,内容传播五花八门的今天,该通知的要求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内容传播,并给予最大限度的监管。
粤西城市联播网中控室。
湛江日报社未雨绸缪,早在2004年8月1日就创办了报社官网,建成了报纸电子版和综合信息网相结合的网站;2006年3月网站实现第二次改版,改名为湛江在线,形成了鲜明的综合类新闻网站特色;在2008年12月,网站改为现用名湛江新闻网,其中专设城市联播视频频道,并开设了港东港西、航拍湛江、搞怪视频、文体荟萃、活色生香、公益广告等五大栏目。而在已经运营一年时间的湛江云媒手机APP中,也开设有视频专区。
在行政许可方面,湛江日报社早在2011年就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申报并获批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同年,向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申报并获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2016年6月,湛江日报社向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申报并重新获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同年12月底,湛江日报社又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批并成功获准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进行增项,其业务类别由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中的第三项调整为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中的第三项和第六项。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视听传播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视听传播在整个网络传播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经占据了网络传播的半壁江山。
由于早介入、早摸索、早经历,湛江日报社在视听传播方面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平台,也通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湛江日报社于2014年3月加入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5年2月加入广东网络视听新媒体协会。2015年、2016年先后两年派人参加了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目前,湛江日报社有近十名持证的网络视听节目审核员以及多名与持证视听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通过加入行业协会,与同行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湛江日报社的视听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至今,不仅有专业的视听制播团队,也有视听制播设备、技术和平台。仅在去年,就拍摄了湛江首部反家暴微电影《伤痕》,得到了各方好评;参加全国首届无人机航拍视频展播活动,与同行交流切磋;粤西城市联播网亮点栏目《港东港西》节目更加接地气;湛江新闻网开设了街采专栏,开启了全民娱乐新时代……目前湛江日报社视听+平台可广泛承接微电影、情景剧、MV、企业宣传片(形象片)、视频广告、航拍视频(图片)、创意视频策划制作、综艺娱乐节目等各类视听的制播业务。
加之有《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许可,湛江日报社的视听节目发展将更快的进入快车道,视听节目的制播将更加专业和规范,成为湛江日报社转型升级和寻求数字出版转型出路的另一重要平台和阵地。
粤西城市联播网户外平台。
【展望】报社全媒产业蓄势待发
转型升级是传统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湛江日报社十三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就是实现报业向报业传媒、报业传媒向传媒产业的跨越。
早些年,当传统报业的发展受到互联网冲击时,湛江日报社就做出过战略调整。2013年7月成立了湛江日报社全资子公司——湛江全搜索网络传播有限公司,整合了报社大部分新媒体平台和户外媒体平台,报社将其视为报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出版转型发展的先头部队。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摸索和发展,湛江全搜索网络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新媒体文化产业矩阵、户外传媒产业矩阵、视听+特色平台等两大网络传播矩阵和一特色平台。数字出版转型和视听+产业已经搭好了基本架构,正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中。
2015年,湛江日报社参加深圳文博会展示新媒体产业发展情况。 记者 刘金凤 摄
2015年1月1日,湛江日报社又做出了组建报社全媒体中心的战略部署,这是湛江日报社全媒体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划,2016年1月1日,湛江日报社数字出版转型另一重大阵地——湛江云媒手机APP也正式上线。湛江云媒设置的频道包括新闻、报料、读报、电商和便民,网民可以从安卓或苹果应用市场免费下载安装,成为湛江云媒的一员,充分享受湛江日报社提供的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消费休闲等丰富的云媒内容。
如今,面对新媒体、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面对数字传播内容的不断规范,传统报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深度和广度。湛江日报社正欲组建湛报传媒有限公司,将内容发布、品牌运营和城市联播产业重组和融合,打破传统的报业模式,根据整个报业的发展趋势,打造湛江日报社新的传媒业态。
有着68年历史的湛江日报社,在自办发行、人事改革、新闻创新、融合发展等工作中均走在同行前列。现在,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依托数代湛江报人的智慧和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湛江日报社一定能够杀出一条转型升级的血路,以全媒产业的新形象屹立于祖国的南海之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