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是良辰好景虚设)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小学生古诗中的一首宋诗。我看了许多关于这首诗的资料,诗中首句是这样释译的:应该爱惜苍苔上屐齿印上的痕迹。应该爱惜苍苔,不要让屐齿在上面留下脚印。把句中的应当成应该讲了。而读《宋诗一百首》是对这句则译解为: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给我踏上鞋印子吧!"显然,这里把句中的应作大概讲了。两种解释到底以哪一种为好呢?

本文作者

读《游园不值》这首诗,应读诗中的关键词先从应的词义来推敲。翻阅《辞源》,应有一种解释为:料度之辞,……唐诗多用之。而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对应的解说是:普通作理想推度之辞用。以上两书解释可谓一致,唐末诗人陆龟蒙的《新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这是一首讽刺诗,对当时封建官吏到处找寻搜刮的机会,连海边刚刚涨起的新沙滩地也不放过,对这种贪婪丑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后两句则是作者巧设的联想:假如蓬莱(神仙居住的地方)仙境有道路可通,官吏也会去的,即使是对神仙,也会年年去征税的。这里是作者发挥联想,诗中的应,就含有料度推度之意。如作应该讲,那就是对作者借离奇想象之笔来抨击封建官吏奇妙构思的破坏,就不能使读者从中推想到诗的真正内涵。

作为唐以后的宋代,对应字的运用继承先人之习常,用意则是有相当可能的了。试看苏轼的著名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之句。这是在写他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后,抒发出的激动之情:他自己的精神完全被当年的周公瑾(即周瑜)那英雄事迹吸引了,可笑自己多情善感,太容易激动,头发都变成花白(古人认为多情善感的人头发容易变白)了。这里的应,从整句看,就含有推度之意,它是为过渡到下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叹服务。如果作应该笑自己多情,这样肯定的语气理解,就损坏了词的意味。在苏轼又一首词《水调歌头》中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月亮怎么会有感情呢?这是作者借物抒情:月亮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拣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才又圆又亮呢?这里的应,仍是推度的意思。

再读苏轼的同代词人黄庭坚《虞美人》词中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这里的应也是一种推度;柳永《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句中的应也明显地含有推想、料度之意。总之,在唐宋诗词中这类例子较多,不再列举了。

我们从应读诗中的应再回到《游园不值》一诗产生的时代来看。我国唐宋时期,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有园林,修建池台,栽种花木,绿化环境但,这是私园,只供私人享用。《游园不值》正反映了这样的情况。由此诗人对不值作了推测,发出了感慨。如果运用应该之类的词儿来蓦然判断园主人的态度就不合情理了,所以这里只能是推想之词,想像之意!

《宋诗一百首》理解为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给我踏上鞋印子吧就比较准确贴切。这里的应解为大概就是推度料度之意了。通观全诗,这样的解释才能使三、四句有立足的基础,从而揭示出一个真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禁锢不了的,园主人想关住满园春色,只不过是徒劳罢了,那一枝艳丽的红杏不是冲破了封锁,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透出勃勃的生机吗!这样的霍然理解,才悟出《游园不值》以四两文字拔动千斤灵魂的震撼之意。

真是一字诡异,则句句震惊,词语运用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由此推及到讲解词意,似乎与诗名《游园不值》无关,其实关系相连!《游园不值》值千金的内涵诗意是诗人的暗示揭露!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应有的春天气息为平衡!应该尊重自然!遵循规律。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