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梅园的奶酪怎样做(米酒牛奶倒入梅园)

历史总是通过很多方式来被我们记录和传承,然而,没有比一种味道的延续和流传更好的方式了。只要味道不曾改变,舌尖就能蔓延出穿越时间的古今共有的感知与快乐。一种味道,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飘来,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多庆幸,它们的存在,让我们对于曾经的怀想不再变的虚无。

多庆幸,我们还能把握时间,再一次,与它们相遇。

今儿咱就来扒一扒老北京的宫廷奶酪。

为什么叫宫廷奶酪呢?据说很久以前,北方少数民族发明了一种牛奶制品,用鲜牛奶和糯米酒混合烤制,然后再放入冰窖中降温冷藏,才能得到这一碗碗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正因为来之不易,在过去,奶酪曾是皇家御膳的珍品,因此叫做宫廷奶酪。当时即使是皇宫贵族也难得一尝。

现如今,冰箱、微波炉、烤箱进入千家万户,制作老北京奶酪这烤制与冷藏的工夫,省了一大半儿。自己在家做老北京奶酪,米酒与牛奶的混合、火候的掌握都是一门学问。更何况,吃饱喝足之后,还要刷锅洗碗。

我们这些吃货在追寻美食的路上岂能被这些俗务打扰?不如找家奶酪店,踏踏实实坐下,享受一碗老北京宫廷奶酪。

店面最多、时间最早三元梅园

三元梅园的乳品源于宫廷秘方,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一直致力于将传统美食文化中最优秀的宫廷美食传递给广大食客。作为中华宫廷奶品的代表,梅园特意聘请御膳房传人进行指导,并挖掘、整理了十几种宫廷秘方,才重现了宫廷奶酪最原本的味道。由于宫廷奶酪传承自宫廷手工技师,制作技法复杂,它的诞生和发展均与中华宫廷传统饮食文化密不可分,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从最初的台基厂路店一家,发展到现在遍布北京城的三十多家店面,靠的就是遵循传统工艺,以及在口味方面的创新。在奶酪中加入果脯、果汁等物。让口味不同的人,都能找到喜欢的味道。除了奶酪外,还有双皮奶、杏仁豆腐以及奶卷、奶饽饽、奶干子等各种奶制品。

最曲折的奶酪店奶酪魏

清光绪初年,奶酪魏创始人魏鸿臣从宫廷里的御厨中学到了这门手艺,后来赢得了顾客的一片赞誉,得美名奶酪魏。他们家的奶酪有个绝活儿,叫合碗酪,什么叫合碗酪呢?就是跟DQ冰激凌似的,DQ叫倒杯不洒,奶酪魏这个叫扣碗不洒。

原先只在前门大栅栏所有戏园子门口设摊卖奶酪,到了光绪十四年间(1888年)在大栅栏胡同路西租了一家门脸,字号叫麟记酪铺。一年四季都有奶酪卖,奶酪魏擅长制作炒酪干、奶卷、传统奶酪等。

为什么说它曲折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北京的奶酪铺子几乎绝迹,奶酪魏也不例外,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到1954年结业。

魏家传人魏广禄先生去为祖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了。直到退休后闲来无事,这才把祖传的手艺捡了起来。

除了开业过程曲折,这经营地点也曲折。先后在枣林前街市场、钟鼓楼市场、西四小吃胡同、城乡贸易中心、崇光百货、前门老火车站、新东安市场蓝岛大厦等地经营过。

直到现在,奶酪魏在牛街、增光路、西四、什刹海有四家店面。

人气最高奶酪店文宇

据说文宇的主人是三元梅园的老师傅,所以觉得他家味道最厚、最正的就数文宇奶酪店。店面小的可以,单单一个门脸,里面也就几平米的面积,能招待十二个客人而已!别看这家店面狭小,顾客可是不少。

原味奶酪,乳白润滑,淡淡的奶香又带有酸奶的一点酸味,吃起来决不会有牛奶的油腻感觉。夏天的天气炎热,吃上一碗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原味奶酪,冰凉舒爽得很啊!

不过最近也有网友吐槽说,文宇因为每天卖的太多,所以做工糙了不少,奶酪没那么细腻了,味道也没那么好吃了。

*小贴士*

奶酪这玩意儿,因为是奶制品,还不加防腐剂,所以吃就讲究一个新鲜。真正嘴刁的老饕,吃奶酪讲究吃做好三个小时之内的,超过三个小时,就能吃出怪味儿。而商家为了防止卖不出去,每天也不会制作太多,因此您想吃这口就赶紧去,可别磨蹭,去晚了就吃不上了。

还有,吃奶酪讲究踏踏实实坐在店里吃,尽量别外带,为什么呢?因为观察、欣赏奶酪凝霜冻玉的形态和质感,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奶酪特别怕晃悠,一晃悠就散,容易出汤出絮,不仅外观受影响,口感也会大打折扣。

要做一枚正宗吃货,吃的还是宫廷奶酪,可不能马虎。

所幸现在奶酪店遍布北京城,没有文宇有奶酪魏,没有奶酪魏咱找梅园,实在不行,护国寺小吃咱也能将就一口。更何况,为了一口吃的穿越大半个北京城,这事儿吃货们也没少干过。愿大家都能吃到自己心中最爱的那一口。

—— END ——

更多精彩探店,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吃转北京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