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就有人生四喜的说法: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洞房花烛夜了。拜完天地后,新人入洞房何等美好,但我们的习俗里偏就有闹洞房这个流程。闹就闹吧,反正折腾一下就过去了,怕就怕遇到些不省油的灯。
据小美所知,这不省油的灯文坛就有好几位。先是苏轼,80岁的大词人张先娶了个18岁的妾室,他偏要在人家洞房之日写上几句诗调侃。虽然很多人说他当时写的并不是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是另一句,但还是逼得张先不得不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回怼。
北宋有调皮的苏轼,到了近代又有任性的康有为。在清代文坛,康有为是鼎鼎大名。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长大后又接受了接触了西方文化。虽然他一生受到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文化功底是很强的。
这次他应邀参加的是好友梁渭家的婚礼,能请到他来参加婚宴确实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所以入洞房前,梁家的亲属便让康有为写几个字表示祝贺。康有为平生很少题字,但当天一时高兴,便还是卖弄了一番。他挥笔送给新郎新娘8个字,如下:
司月二大旦牛住了
众人一看都懵了,不明白这是何意。于是康有为表示这是一句吉祥话,只是每个字都没写完,都少了一笔,要请新人给添上去。这可难倒了两位新人,两人面面相觑许久,不知该怎么办,众亲朋也不解。康有为见他们实在为难,便挥笔给每个字各添上一笔,这8个字便成了这样:
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第一个司字加了一笔,成了个同字;第二个月字加上一笔,成了个用字;第三个二字加了一笔成了个工字;第四个大字加了一笔,成了夫字;第五个旦字加了一笔成了个早字;第六个牛字加了一笔,成了个生字;第七个住字加了一笔,成了个佳字;第八个了字加了一笔,成了个子字。
这8个字虽然字字有水平,但却不宜当众读出来,新娘也是害羞地笑而不语。很显然这只是一个文字游戏,但却足以体现康有为的文字功底。其实像这种这种运用字形写题字的方法,在对联中是很常见的。据说古代有位富人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 下联: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这位富人平时没少做坏事,一位不服气的秀才看见了,直接给它加了几笔,让它变成了下面这样:
上联: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下联: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虽然这样改了后有些毒舌,但却也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民间像这样的文字游戏还有很多,或许有些人认为这些算不得正统文学,没什么意义,但它却成为了苦闷学海中的调味品,大家说是不是?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