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世界水稻起源地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
人类祖先最早驯化水稻,是在哪里?
随着我国首部以稻作文化为题材
呈现广西那文化的
26集动画连续剧《那世纪》播出
终于揭开了野生水稻的神秘面纱
那在壮侗民族中,意为稻田。
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等地的野生稻为蓝本,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和序列变异鉴定,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的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中,绘制出了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提出了分布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广西(珠江流域)是水稻的驯化起源地。这一重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世界权威学术杂志《自然》上。
2015年,研究人员在隆安县娅怀洞遗址中发现了距今1万6千多年前的稻类遗存。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使用稻的考古证据。
千百年来,它们陪伴着先民们,据那而作,凭那而居,以那为本,孕育出稻作文明为内核那文化。
北有五常 南有力拓
广西是华南稻米的重要产区,全区每年水稻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稻谷年产量1200万吨左右。其中,区内培育种植的具有米粒细长、米味香醇、口感爽滑、营养丰富等主要特点的籼稻米,统称广西优质稻米,是广西优势粮食资源。
力拓大米,来自世界水稻起源地——广西南宁,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地势平整、土地肥沃,邕江水贯穿全境,全年日照充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力拓米业,十四年的初心与坚守,只为种出最好的大米。
紫砂香粘米
广西是世界水稻栽培起源地,广西农科院的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野生稻圃,这里保存着丰富的野生稻资源。通过确定水稻起源,找到野生近缘种,从而利用这些遗传资源的宝库来改良水稻品种,提高品质。力拓紫砂香粘米经广西农科院专家指导培育提纯稻种,保证了大米的品质。
力拓水稻田位于南宁市东南方向,紧邻邕江,珍稀的紫砂泥田,紫砂香粘米由此得名。
珍稀土壤紫砂泥田
紫砂泥田是由土母质为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具有紫色砂岩和紫色页岩的特性。紫砂泥田土种砂粘比例适中,疏松,通气爽水,耕性良好,宜耕期长,有机质含量6-8%,氮、磷、钾及硒、锌等养分含量较高,供肥性能好,是水稻种植少有的优良泥田。全国仅有8.1万亩,广西的中部和北部紫色岩地区,其中老邕宁近5万亩。
特殊的土壤结构是促成力拓大米籽粒饱满,雪白透明,光泽度高,营养丰富且含多种人体所需要维生素特殊品质直接原因。
稻鸭共作生态种植
水稻与稻田鸭相结合,形式良好的生态链。鸭子吃掉有害昆虫,减少了水稻的虫害。鸭子的排泄物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鸭子的生活习性,可以起到中耕活水作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展。
特殊脱壳工艺
为了确保营养不流失,不抛光不打蜡,层层把关粒粒精选,不含添加剂,只做放心米。
12℃低温保鲜储存
为了保证大米的新鲜的口感,所有的稻谷都是存放在冷库中,按需要脱壳加工,从脱壳到送至客户的手中,绝对不超过30天。力拓大米鲜活米,是保持天然活性口感鲜甜的米,稻谷大米工厂12℃全程休眠保鲜。最大程度的保持了米的色、香、味和营养。
近年来,力拓米业采取土地流转以及公司+基地+农户两种方式,在青秀区刘圩镇、长塘镇、邕宁区中和乡、百济镇、上林县白圩镇、巷贤镇等地建设有水稻基地21000多亩,其中有机水稻1096亩,绿色水稻18000多亩,富硒水稻基地1600多亩。公司生产基地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投入品、统一农艺技术要求的种植三统一,为合作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公司基地与当地农户成立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600多户农户开展有机、绿色水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