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百相生2021年的第一篇推文。
想和大家聊聊电影。
因为疫情,2020春节档出师未捷身先死。
直到八月暑期,《八佰》才以31亿的票房杀出重围。
但因为题材特殊性和一些照顾荧幕的处理,又让这部电影颇具争议。
拙劣和小儿科成了很多人形容它的词。
十月国庆黄金档,《姜子牙》的制作和剧本都不敌《哪吒》,败北。
其他的电影又因为旋律过于统一让观众深觉审美疲劳。
所以抛开票房只看内容的话,去年的院线电影其实呈现着一种没有希望的趋势。
直到最后一个月,《心灵奇旅》和《送你一朵小红花》上线,彻底扭转了局面。
原本《心灵奇旅》并不在我的观影计划之内。
但它的讨论度实在太高了。
林俊杰对它的评价是:我已经好久没有被一部动画片这么感动了。
更厉害的是,这部片还是奥巴马年度推荐片单上,唯一的动画片。
所以我想这部电影风很大一定不会没道理。
电影主人公乔伊,他的毕生梦想,是开一场演奏会,但他只是一个钢琴老师,就在他以为只能这样平淡过一生的时候,他收到了乐团表演的邀请。
他开心到狂奔,紧接着,就掉进了井里,挂了。
阴差阳错的,他闯入了生之来处——心灵学院。
这是灵魂出生前的聚集地,有一群等待前往地球的灵魂。
乔伊要做的,就是帮助一个灵魂获取地球通行证。
所有的灵魂在出厂设置时就已经被安上了不同的性格和特质,不管是开朗或孤僻,善良或是暴戾,它们只要再得到一个火花,就可以前往地球。
乔伊分配到的灵魂叫22,是心灵学员的钉子户,气走了成千上万的导师,就是找不到火花。
整部电影,也都是围绕帮22找火花展开的,这个过程也引发了很多的思考。
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就是——火花到底是什么?
工作人员杰瑞并没有告诉乔伊什么是火花,只是给他看别人怎么找火花。
有些灵魂在烘焙时找到了,有些在行医时找到了。于是乔伊自然而然的认为火花就是生命的目标,还得意洋洋的告诉杰瑞,钢琴和音乐一定就是自己的火花。
但杰瑞只是笑着对他说:
你们人类真的很容易想太多。
乔伊带着22去体验灭火,体验教书,甚至带他跳霹雳舞,22都没能找到火花。
最后,是22不小心跌落进乔伊的身体,以他的身份短暂地活了几个小时。
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没找到的火花,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绽放了。
乔伊问22火花是怎么出现的。
22说自己也不确定,或许是因为躺在地上吹风,或许是糖果和披萨很好吃,又或许只是因为一片落叶刚好就落在自己的手心。
心灵学院的灵魂们都为22开心。
唯独乔伊气急败坏,说:那算什么火花啊?那只是平庸的活着。你根本就不配拿到通行证。
因为这句指责,本就叛逆的22把通行证丢给了乔伊,把生的机会送给了他,自己则变成了恶灵。
重回人间的乔伊顺利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到那一刻他才察觉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
直到最后乔伊主动回到心灵学院,杰瑞才告诉他,生命的火花从来就不是目标。
而是对生活的热情,当某个瞬间,灵魂有了想要生活的欲望,火花就会来。
仅此而已。
你们人类,真的很容易想太多哦。
这个电影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我突然明白,其实热爱有时候没那么重要,人生目标是可以变的,今天你爱写作,明天也可以爱上做菜,今天你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随时都可以在另外一个领域重新开始。
电影里还有一个小情节让我感触很深,是灵魂拯救者在忘我之境里救了一个基金经理的灵魂,他因为致力于寻找目标,忘记了生活本身。现实中的他,一直在和客户打电话,满脑子都想着要成交。
有热爱是一件好事,但热爱变成执念之后,反而会失去原本简单的快乐。
杰瑞还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们这些人类总是喜欢说人生的意义,要有所成,火花就是人生目标之类的,累不累啊。
只要对生活有热情,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负责任,哪怕你喜欢的是发呆,也是属于你的最好的火花。
对生活保持热情,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算难。
但如果是对一个癌症病人来说,就真的不简单。
这是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讲的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韦一航,是个需要定期复查,病也会随时复发的前癌症患者。
他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丧。
没有朋友,也很抗拒交朋友。
在***妈逼迫他去热情社交时,他就会问对方要不要看自己的脑部肿瘤切片,来把别人膈应走。
直到他遇到了马小远,一个和他同病相怜的女孩。
但马小远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乐。
她还回怼韦一航说:
我五岁就(脑肿瘤)二级了,拿切片这种事儿装酷,挺没劲的。
那是韦一航第一次意识到,不是他一个人活得那么难,那些看起来正常的人同样有自己的问题和辛苦。
为了完成韦一航环游世界探险的梦想,马小远拜托了一圈朋友,帮他们塑造了满是下水道味儿的萨拉哈沙漠,全是鱼腥味的海滩,要带电焊工面具的火星。
为了让韦一航打开心结,马小远带他到动物园外的秘密基地。在那里,韦一航对她说自己从小就不够好,在幼儿园连小红花都没得过。
连小红花都没得过的孩子,也太可怜了吧。
在这样互怼的相处过程中,韦一航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马小远。
正常人喜欢人会怎么办?
暗恋,或表白。二者总得选其一。
作为癌症病人的韦一航,比正常人更为别扭,更为敏感和骄傲,对马小远说一句喜欢,还是自己猛灌了一杯扎啤的雨夜。
我怕我刚把我的真心掏出来,我就死了。
那些外在的丧,只是为内心的怕找到的借口。
只要不主动接触,就不会被拒绝;只要不面对别人,就没有那些让他心烦的牵挂;只要不把真心掏出来,就不怕心碎。
这是韦一航自得癌症以来的行事逻辑。
他画地为牢,不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不想假装是个正常人。
瓢泼大雨中,韦一航完成了自己真正的成人礼,也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它不是慰藉,不是鼓励。
是勋章。
积极主动活着,积极主动去做一件事的勋章。
《送你一朵小红花》豆瓣开分8.0(95后主演电影开分第一)。
预售票房破2亿元(创下2020中国电影新纪录)。
这样的成绩,在2020的院线电影里来说,称为最佳也没什么不可以。
当然,可能会有一些人觉得这部电影的戏剧冲突还不够大,看上去也有些平淡了。
但我想有这样看法的人,一定忽略了一个事实。
对于癌症病人来说,病痛本身就是最大的难了。
这不是一个人去做抗癌的英雄,是一整个家甚至家族都被拖累。
你又何必在为他们额外创造一些所谓的戏剧冲突呢。
就像刀尔登在《不必读书目》里形容那些假装很懂读书的人:
喜欢每五分钟有一处景观,每十分钟有一处供水,这样,我们在下山后,说到今天又去哪里哪里,才能拥有既行若无事,又阅历十足,那种令人羡慕的口吻。
作为2020年末,绝大多数人心中的最佳影片。
抵抗病痛、少年的悸动,只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一部分内容。
《小红花》想要治愈的癌症,并不完全是长在身体里的。
而是我们以为看到了命,就过早为自己画地为牢。
年龄里会长出癌——我三十岁了,我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了,所以只能这样了。
学历里会长出癌——我二本毕业,怎么跟别人竞争啊?
疫情里会长出癌——这场灾难已经荒废了我这么多时间了,剩下的时间也得过且过吧。
这些,和那个得了癌症,就觉得自己人生拿不出几个三分半钟给妈妈的韦一航,有什么区别?
电影里,韦一航没有被癌症杀死。
生活中,这些癌症也杀不死我们。
我们更多的,是自己吓自己。
《心灵奇旅》也好,《送你一朵小红花》也好。想要跟大家说的是,不管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境况,其实都可以找到火花的,不管那朵火花看上去有多渺小,或者荒谬。
而那带着火花的你,无论是想要继续前行,还是另辟蹊径。
都值得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