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怎么造句 繁殖造句

星光救援队水上搜救训练。本报记者 叶义斌摄

队员在训练搜救犬。本报记者 叶义斌摄

黑夜中,濒临绝境时,如果前方闪现出点点星光,就意味着生的希望。

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却做着最不平凡的事。危难时刻,他们一呼百应,逆行冲锋,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没有奖金、没有奖状,甚至还要自己承担救援费用、出钱购置装备,却毫无怨言。

他们用星星之火点亮生命之光,用无私奉献铸就一个又一个搜救奇迹。他们是一支由退伍军人和热爱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的民间救援队——福建省星光救援队。

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星光救援队的足迹遍布省内外,执行10余次大型自然灾害救援,百余次水域、山地、城市等社会公益救援,救助受困群众上万人。目前,队内共有专业救援队员86名,志愿者285名,并于2019年1月1日更名为福建省星光救灾救援服务中心(简称福建省星光救援队)。

他们用使命召唤担当

与死神赛跑,我们是一支能带来生命与希望的队伍

今年6月7日0时30分,110指挥中心电话打破了星光救援队水域基地的宁静。电话那头传来消息,受上游泄洪及连日暴雨影响,乌龙江水域水位猛涨,9名钓鱼市民被困沙洲,水位己齐腰,情况十分危急。

沙洲回岸道路已被水截断,被困人员很快就会被淹没,请在码头备勤的所有队员紧急集合出队!接警的同时,一份紧急招募令随即通过微信群下发。不到10分钟,一支由领队、安全员、信息员组成的临时救援队争分夺秒赶往事发地。

天太黑,加上水位暴涨,我们看不见停船的地点和水下的电杆,救援风险很大。队员叶鑫涛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到达出事水域后,救援队员们发现有群众被困沙洲,有的站在齐胸深的水中不停呼叫。救援队员们驾驶冲锋舟缓慢靠近,用探照灯和喇叭逐个确定位置。其中一名男子面色发白,伴有呕吐症状,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激流冲走。我们担心他被红火蚁咬伤,如果是过敏性体质可能会致命,情况比较危急,所以决定先把他转移到岸上。叶鑫涛说。

快速流动的江水让救援难度陡增。救援人员在激流中尝试将救生绳、救生衣及救生圈抛向该男子。由于水流湍急,经过数次抛掷,救生绳才落在男子身边。队员们又将救生衣、救生圈逐一递给被困人员,合力将他们拉上冲锋舟,安全转移至岸上。

9名被困者刚刚脱险,暴涨的江水就将他们曾经容身的沙洲完全吞没。与死神赛跑,我们是一支能带来生命与希望的队伍!叶鑫涛说,从接到任务出队到完成救援工作收队,这次救援仅用时约1小时。

与险情斗,无论是山地、水域,还是高空、废墟,哪里有重大险情,星光救援队搜救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今年8月7日19时19分,星光救援队接到110转接电话,称旗山有市民在下山途中迷路,因长时间未进食,人已处在虚脱状态,急需救援。

此时,救援队搜救犬中队队长苏建华正带领队员在基地进行日常训练。接到任务后,他带着队员和搜救犬火速赶往事发现场。

待在原地,不要乱动,我们一定把你安全带出来。苏建华很快与被困人员取得了联系,安抚他的情绪。到达集结点后,救援人员沿着被困人员描述的路线上山展开搜索作业。山内云雾大,能见度低,地形险峻复杂。在搜救犬的指引下,队员们一边打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前进,一边发出信号,并大声呼叫被困者。山地救援最怕定位不准!我们虽然能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但他的手机只有2G信号,分享的定位偏差很大。苏建华说。

山深林密,道路狭窄,环境复杂,救援人员在漆黑的夜里,背着各种救援器材,长时间在狭窄的山道中搜索定位。我们根据被困人员描述的路线,登上了海拔更高的位置,用高音喇叭和强光手电尝试联系,在电话确认对方可以听到喇叭声音后,才最终确定了他的位置。叶鑫涛说。

22时20分,一度孤立无援的被困者看到救援队员后,神情十分兴奋,身体却绵软无力地靠在树边,一边的裤腿已被撕破,身上的衣服也已被汗水和露水打湿。尽管身心疲惫,但苏建华等人还是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作为民间公益性志愿者救援组织,星光救援队的每一次出队,都承载着队员们的无私奉献与不懈努力,凝结着无数汗水与艰辛。我们无怨无悔地聚在一起,就是想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尽一点对社会的义务,传播一点正能量。星光救援队党支部书记欧阳光说。

他们用坚持诠释热爱

如果我不去,一条生命就可能失去,我不想这样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集体的战斗力,是由一个个普通又不平凡的个体拼搏而来的。

初次来到乌龙江畔的星光救援队水域基地,欧阳光就迎了上来,带着记者参观基地装备室,详细介绍声呐、GPS定位仪、救生衣、冲锋舟、抢险照明系统等各类救援设备。

作为一支志愿救援团队,星光救援队所有队员均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救援活动,欧阳光也不例外。在一家木业公司负责采购工作的他,自2015年一手创办星光救援队以来,几乎为救援队的发展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与心血。一步一个脚印做一点事情就够了。这是欧阳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然而,资金短缺成为限制救援队生存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为是纯公益组织,救援队各项救援工作不收取政府、联动单位以及个人的任何回报,但每年各方面队务开支都不低于100万元。

目前,我们所有的救援经费均来自队员自筹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支持,但救援任务繁多,开支巨大,常常遇到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情况。欧阳光告诉记者,以出一次水域救援任务为例,救援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车辆、冲锋舟,再加上油费、装备损耗费等一趟下来,至少要近千元。

为了维持救援队的正常运转,欧阳光和队长张宜荣常年自掏腰包,弥补资金缺口。我和队长这些年下来,可能每人都出了一两套房子的钱了吧。欧阳光笑着说,很多人问我,想要把这支队伍带到哪里?我们民间救援队是政府救援队的补充力量,我只希望我们这帮兄弟的坚持和爱心,能够感染更多的人!

在欧阳光的带领下,经过五年多的发展,星光救援队从企业家自发组成的互帮互助商会性组织,逐渐发展成一支担负着公益救助、抢险救灾、自然灾害救援、应急培训的公益志愿者服务队,并在2019年5月成为获福州市应急管理局授牌的全市第一支社会应急救援机动队伍。

救援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和专业。在星光救援队,虽然队员来自各行各业,队伍的发展却格外注重专业化要求。救援队内部按功能不同,分别成立了山地救援队、城市救援队、水域救援队、搜救犬救援队等专项分队。搜救犬作为一支特殊救援力量,在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救援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位于闽侯上街镇溪源宫村的星光救援队搜救犬基地,2016年由中队长苏建华一手创建。经过4年多的发展,现在已逐步具备了抢险救援、技术培训、繁殖培育等功能。如今,基地内共有符合搜救标准的搜救犬10余只,后备犬30余只。

养狗是我从小到大唯一的爱好,所以想把这件事做得更专业。苏建华平日经营一家高速公路标识标牌制作公司,他却说自己在一年的365天里,有360天都泡在搜救犬基地。基地每年经费开支70余万元,全部由我一个人承担。

回忆起自己的养狗经历,他的眼睛里放着光。我大学之后开始养狗,当时看了许多国外的搜救犬训练视频,就一直希望能走专业化道路,后来在北京参加了面向民间救援队开放的搜救犬培训,就开始正式接触搜救犬训练,一发不可收。现在,6岁的废墟搜救犬安娜已成为苏建华麾下的精兵,参加了国际、国内各类搜救犬训练大赛,获奖众多。在国内各类抢险救援活动中,也总能看到他们搭档的身影。

今年3月,泉州欣佳酒店发生房屋坍塌事故,接到福州市应急管理局指派的救援任务时,苏建华正在家中与家人吃饭,但他没有犹豫,立即带着安娜驱车前往泉州,参与救援。

如果我不去,一条生命就可能失去,我不想这样。苏建华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每一个遇到困难和危险的人,都可以得到最专业的救援。

他们用星星之火点亮八闽大地

我们的救援是纯公益,一分钱都不能收

星光救援队的前身,是27名在榕企业家于2015年1月共同组建的和谐发展促进会(简称和商会)。

和商会的初衷是共享资源,促进会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欧阳光介绍,在和商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逐渐参与了进来。通过各种走访企业的活动,我们发现大家萌生了做公益的想法,想把商会以公益组织的形式发展壮大。

于是,2015年6月1日,星光救援队的前身——鼓楼曙光救援队正式成立。随着队伍逐步在全省发展壮大,救援队在2019年正式更名为福建省星光救灾救援服务中心,下设搜救大队、闽侯大队、鼓楼大队。三大队各自设立队部作为集结点,统一组织管理。

这是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是群众对星光救援队的评价。欧阳光说,战斗力来自党建的引领。

党建+公益是星光救援队的建队总方针。在欧阳光的带领下,星光救援队组建了党员应急救援突击队,确保在各类危难险重的救援现场均有党员参与。同时,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把大批热心公益的有识之士聚集在党旗下,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公益的救援服务有机结合,推动了救援队伍的蓬勃发展。如今,星光救援队党支部共有党员15名、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救援是一个从爱好到公益的行为,每个人的救援动力都来自于对公益事业的追求。从队员经费到救援损耗,星光救援队全部自己供给。

救援队成立之初,欧阳光就向队员强调,星光救援队是公益救援队,每一次施救,都是不收取费用的。不仅如此,外出培训、学习、考取资格证都要自付费用,个人的救援装备也是自费购置。

让欧阳光深感欣慰的是,救援队成立5年多来,他与队员们始终坚守着每次救援都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一信条。其间,也有获救者家属拿出钱物向他们表示感谢,但都被他们回绝,我们的救援是纯公益,一分钱都不能收。

星光救援队纯公益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爱心人士的认可。闽海集团创始人·CEO丁剑杨,便是众多爱心企业家的其中一位。感动于星光人的无私奉献,丁剑杨向搜救犬救援队捐赠了20万元的公益善款,用于基地日常开支。这是一群充满正能量的兄弟,他们救人于危难却不要任何回报,我也希望为公益事业尽绵薄之力。丁剑杨说。

此外,星光救援队在初创期还得到了鼓楼区人武部的大力支持,将软件园的国防教育基地提供给救援队作为训练场所。福建省宏瑞木业有限公司、福建康佰隆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等20家共建单位以及福建恒晨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等7家爱心单位均以不同形式向星光救援队传递爱心,助力公益救援事业发展。

公益救援没有休止符。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党建+公益’的发展模式,用我们的努力把星光理念和精神传承下去,感染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公益队伍。欧阳光望着宽阔的乌龙江面,伴着迎面而来的习习江风,描绘着星光璀璨的未来。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