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黄苦怎么回事

图说:养殖户捞出一网活力十足的六月黄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摄(下同)

江南夏季的餐桌上,怎少得了咸鲜开胃的蟹炒毛豆,抑或是一盘冰镇过的熟醉六月黄?有道是忙归忙,勿忘六月黄。目前,六月黄在申城已大量上市。记者昨日跟随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走访了位于松江区的多家水产养殖合作社。据了解,今年六月黄口感较往年有所提升,吃起来甜滋滋的,没了苦味,销售情况也比去年要好。

在位于小昆山镇的上海金泖水产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顾永芳从蟹塘里抄起一兜六月黄。和秋季张牙舞爪的大闸蟹相比,六月黄个头小了些,蟹脚偏软,蟹毛稀疏,但一样活力十足。或许也难耐上海这几天的极端高温,六月黄迫不及待翻出网兜跳回水里。

图说:六月黄个头不大,蟹脚偏软,蟹毛稀疏

所谓六月黄,即指童子蟹,是刚刚经历过第三次蜕壳——也是进入成熟期前最后一次蜕壳的河蟹,可以说是河蟹界的小鲜肉。‘六月黄’蟹身普遍不大,雄蟹一般能长到二两左右。‘六月黄’的膏黄为流脂型,口感细腻,哪怕上了年纪的老人,牙齿也咬得动。王成辉从桶里挑出一只蟹,翻开肚脐盖,透过透明处已能看到膏。

据了解,六月黄的形成,主要是大闸蟹的性腺早发育造成个体生长缓慢甚至不长,继续饲养已没有价值,故需提早上市。在上海,多数养殖户会将‘六月黄’与大闸蟹混养。这样的好处是,在河蟹体格较小时充分利用蟹塘空间;待‘六月黄’上市后,大闸蟹的‘居住’条件一下子就能变得宽敞,更利于提升最后两次蜕壳的翻倍率。王成辉表示。对于养殖户来说,饲养六月黄可以增加收入;对于老饕们而言,食蟹季不用等到秋风起时,可以在漫长等待的中途先打个牙祭。

图说:专家挑出六月黄查看

正宗的‘松江六月黄’膏黄丰盈、壳体较薄软,吃起来肉质嫩而鲜美。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大力探索松江六月黄的生态养殖模式,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持续攻关,在蟹种、饵料、水质方面三管齐下。

荡湾里蟹庄辟出了20多亩蟹塘专养六月黄。负责人潘雷明介绍,今年已经销售了近8000只六月黄,预计品尝期将持续到8月底。前几年‘六月黄’的口感还有些苦,今年苦味很少了,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把营养跟上去了。他说。

记者了解到,松江地产六月黄的市场价格普遍为100克规格20元,125克规格30元,150克规格40元。受疫情影响,今年销售主要以塘口直销、线下实体店等途径,也有少量六月黄通过邻里团爬上百姓餐桌。

今天夏季上海气温那么高,会对秋冬季上市的大闸蟹产生什么影响?多位养殖户认为,相比一般热,极端高温会影响产量,但或许有助于养出品质好的河蟹。从养殖户多年经验来看,热得猛往往冷得快,而降温促进河蟹品质是有科学依据的。王成辉解释。

俗话说,养蟹好不好,主要看水草。尽管酷暑难耐,但养殖户和工人们近期顶着烈日调养水草,为大闸蟹后两次蜕壳营造最适宜的环境。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