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酸检测鼻子出血有问题吗

案例介绍:

患者,男,52岁,3月19日因头晕乏力12天,头晕加重2h伴剧烈恶心、呕吐、手脚发麻入院,急诊CT未见颅内出血,以后循环缺血收治缓冲病区,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次日晨护士为其采集鼻咽拭子时发生鼻出血,经压迫后止血。当日下午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转至病区治疗。

住院期间,筛查出血糖偏高,血小板数值80×109/L。3月26日揉鼻后鼻出血,经压迫止血和枕后使用冰枕,出血得到控制,4月4日凌晨诉鼻腔再次出血,予压迫止血和枕后使用冰枕仍出血不止,后护送至耳鼻喉科会诊,查体见左侧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后端见乳头状突起(小动脉瘤可能),进行鼻内镜下鼻腔填塞处理后止血。会诊意见:停用阿司匹林1~2周,予麻黄素和冰蜡液滴鼻tid,5天后至耳鼻喉科拔出膨胀海绵,期间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在填塞期间或拔除鼻腔填塞后再次出血,需行手术治疗。4月8日在耳鼻喉科行鼻出血电凝术,3日后病情稳定出院。

疫情期间,采集鼻咽拭子是缓冲病区护士最为常见的操作。因为一个操作引发了患者鼻出血,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科人员通过头脑风暴,从人、机、环、法、料来进行分析。

患者

1.身体状况(鼻中隔偏曲、凝血功能);

2.既往病史 (血液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

2.外界刺激;

3.理解配合程度。

医生

1.医生未及时评估患者或评估不到位;

2.门诊医生未告知相关科室患者的特殊病史(鼻中隔偏曲、凝血功能障碍,长期口服抗凝药等);

3.缓冲病区医生未及时查看患者,管床医生查看患者滞后;

4.医护之间沟通不良。

护士

1.护士穿戴的防护设备以及患者体位不利于观察;

2.护士操作前未充分评估患者,操作不熟练;

3.护士缺乏风险意识,未识别高风险患者;

4.护士心理因素:进行鼻咽拭子采集等近距离操作的护士感染的风险更大,护士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

1.我院施行分时间段集中采集核酸,临床科室在8:00-9:30,14:30-16:00进行鼻咽拭子采集,分别在当日14:00左右和21:00左右出报告,有时间限制;

2.检验科仪器设备、人员方面的限制;

3.病房护士无专业评估及检测鼻腔情况的设备,导致评估结果欠准确;

4.两次核酸采集的时间节点与出具报告的时间间隔过短,部分患者都是踩点来住院,护士没有充分的时间评估患者。

1.鼻咽拭子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应遵循早期采样、无菌操作、低温保存的原则;采集完的标本及时放入带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双层标本袋内,标识清楚,4℃存放,要求2h内送至检验科;

2.无专门的采集鼻咽拭子的地方,采集地点在病房,且光线昏暗,不方便护士评估和操作;

3.采集鼻咽拭子的数量多,5月份缓冲病区转出患者780人,平均26人/天。

1.人员调动频繁,护士来源于不同的科室,管理者对其能力评估不充分,对护士进行采集鼻咽拭子的相关培训未做到个性化,考核不够;

2.医院未及时下发采集鼻咽拭子操作流程;

3.缺乏系统的评估流程,对患者评估不全面;

4.未及时关注到护士的负性心理状态。可为护士提供心理支持:①在安排咽拭子标本采集护士的岗位时,采用自愿的原则;②在此项工作开展初期,管理者协助或参与此项操作;③护士操作前,管理者再次强调防护重要性以及检查个人防护是否规范;④定期对采集鼻咽拭子的工作给予肯定及鼓励。

1.合成纤维和尼龙植绒拭子上的绒毛能增加拭子与物证接触的表面积,可以最大化地转移细胞到拭子的表面,并在 DNA 提取中充分释放黏附的细胞,从而获得浓度更高的模板 DNA。

2.棉花的纤维对蛋白质吸附较强,导致病毒不易洗脱到保存液中。

3.不推荐尼龙类的纤维,其吸水性不佳,导致采样量不足,影响检出效率。

但尚无文献报道鼻咽拭子的材料与引起鼻出血有直接关系。

改进措施

从5E原则即评估策略、教育预防、强化执行、环境改变、工程策略5个方面进行改进

评估策略

1.操作者在采集鼻咽拭子操作前重点评估患者身体情况以及鼻腔情况;

2.对重点人群进行评估,尤其注意血液科、服用抗凝药物等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3.合理安排患者入科时间,让护士有充分的时间评估患者。

教育预防

1.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到不适时举手示意;

2.评估护士予以个性化培训,实际观摩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操作,专业培训消除护士恐惧心理,按照流程操作。

强化执行

1.要求医生据患者情况开具鼻拭子或者咽拭子;

2.增强风险意识,对采集鼻拭子患者进行风险告知并签字确认;

3.全院统一采集咽拭子,对有口腔疾患等病情需要不能采集咽拭子时采集鼻拭子。

环境改变

1.与检验科协商推迟两批核酸检测标本送检时间,特殊情况与其协商后本科室派人及时送检;

2.建议尽量减少病区护士人员更换;

3.固定治疗车专门用来采集核酸检测标本,配备高亮度手电筒,护士采集时开灯保持光线明亮。

工程策略

1.根据防护级别及时调整护士防护设备,方便操作;

2.接诊护士在评估为出血高风险患者的咽拭子条码上用红色标记,提示采集者避免采集鼻拭子;

3.联合药学部和信息科在易致出血药物后面标注,警示医护人员。

如何正确采集鼻咽拭子?

1.物品准备:鼻咽拭子试剂盒、压舌板,标本条形码,标本架,手电筒(护士做好三级防护)。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既往病史,告知患者标本采集前2h禁食水,评估患者鼻腔情况,教患者礼仪咳嗽,准备好纸巾。

3.鼻咽拭子进入鼻腔深度约为鼻尖至耳垂的距离,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4.鼻拭子采集时医务人员宜处于患者侧面,这样医护人员口面部受到直接飞沫接触的概率较小,故而一般能较为仔细地采集标本。

5.将拭子放入试管中折断拧紧,将标本垂直置于标本架上,采集后贴上相应的标签,能在24h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h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如果出现鼻出血,如何处理?

鼻出血的处理:①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②观察鼻腔出血情况,评估出血量;③嘱患者如有血自鼻咽部流出时,要吐入痰杯内,勿咽下;以便观察出血量、避免胃部不适,引起恶心、呕吐;④观察患者的面色等一般情况;⑤予半卧位,休克者平卧,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光线温湿度适宜,进行心理护理。

少量出血时,给予简便止血措施: ①以拇指和食指紧捏两侧鼻翼10~15min;②鼻腔填塞1%麻黄素或0.1%肾上腺素棉球;③冷敷鼻部和前额。

出血量较多时: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②遵医嘱给予止血药,补液,输液;③协助医生止血。

如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增快,胸闷,血压下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采集鼻拭子常有导致鼻出血的现象,我科已按照5E原则进行了改进,目前未再出现鼻出血现象,但也希望此案例能够引起大家重视,即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及出现纠纷。

参考文献:

[1]潜艳,曾铁英,汪晖,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安全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20,55(3):359-361.

[2]吴荷玉,李婷婷,李素云,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发热门诊咽拭子标本采样管理.护理学杂志,2020,35(8):22-23.

[3]杨童玲,夏爱梅,胡晓静,等.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规范.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0,15(1):19-21.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2020-07-13.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彭芳芳 刘薇

作者单位: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END—

热门推荐:

2020全国护士微电影节展播

2020年7期特别策划|护理教育改革与实践

又到一年入职季,新护士如何尽快立足?

一提检查就紧张?反观管理者的能力与涵养

读研教会了我什么?

护士长,你真的知道怎么表扬护士吗?

巧用通气管在静脉输液中的优先权

病房护士来手术室做兼职吧

实习前护生必须要知道的五件事

微信投稿:zghlgl@vip.163.com

论文投稿:点击进入投稿系统

微 信 号:zghlgl

官方网站:www.zghlgl.com

联系电话:010-81138721

科学家庭护理投稿:kxjthl@163.com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