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特殊时期,请记住:珍爱生命,尊重科学,积极乐观,认真面对,不可轻心,别被忽悠!
一,核酸结果异常和阳性的区别
核酸结果异常和阳性都是在进行核酸检测之后呈现出的检测结果,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定义不同、诊断方式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发现核酸结果异常或阳性,需要及时上报。
1、定义不同:核酸结果常是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阳性或者假阴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了病毒。核酸结果呈阳性则说明患者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2、诊断方式不同:核酸结果异常,患者需经过多次核酸检测的复核,待检测结果继续显示阳性,才会被确诊为感染者。核酸结果呈阳性,则需判断患者有无病毒确诊者的密切接触史,或者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在进行影像学检查后,若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则确诊为感染;
3、处理方法不同:在核酸结果异常后,应尽快做好个人防护,并进行下一次核酸检测,在结果出来之前需要做好自我隔离。核酸结果呈阳性应及时报告给疾病防控中心,进行集中隔离,如果没有及时隔离,可能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
二,核酸异常的情况一般是有阳性、假阳性、假阴性、标本失效等。
1.阳性:在机体感染病毒以后,体内存在有相关的病毒,可能会导致核酸结果出现阳性,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复查,并且要按照对应的疾病做好相关防护工作。
2.假阳性:核酸检测时如果出现假阳性,主要是指受检者没有感染病毒,但是检查结果是阳性,可能是由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标本间的交叉污染或者是实验室核酸污染造成。
3.假阴性:做核酸检测以后可能会出现假阴性,主要是指受检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结果,或者是流行病学史提示患者为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
4.标本失效:采取标本时可能会因为检测量过大或者是环境恶劣,导致采集后的标本无法尽快进行检测,诱发标本失效,影响到核酸检测结果。
三,核酸几次可以排除新冠
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综合决定。如果患者过了潜伏期,一般进行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可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潜伏期较长或者是由疫区接触病史,可能需要三次及以上检测阴性才可以排除。
大多数的患者在潜伏期之后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如果结果阴性,基本可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但是对于有疫区接触病史,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核酸检测才能排除。或者是一少部分患者潜伏期比较长,潜伏期甚至超过20天,这种情况由于病毒载量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
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是不够的,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要进行三次甚至超过三次以上的核酸检测才能排除。
此外还需要注意,如果是由于样本质量差,保存、运输差错、实际不合格、检测仪器问题等导致的假阴性结果,可能需要多次检测后才能排除。
四,核酸检测异常是否就是确诊呢?
五,核酸检测异常是是居家自我隔离好还是去方仓好呢?
有条件的最好是居家隔离。因为核酸检测出异常一般为初期,如果家中有单独房间又有人照顾,由家人护理最好。病人不会缺东少西,家人考虑无微不至。况且经过三年的疫情历练,人们普遍掌握了很多防疫措施和方法,在家比在方仓集中隔离要安心方便得多,同时也不给政府和别人添麻烦。即使在方仓也是静养观察并无药物治疗。因此,无论在家或在方仓隔离都是病情严重了才送医院。所以,在家即方便又不给政府和社会添乱,最好还是在家隔离,当然有关部门还要制定在家隔离的措施和限制,不可自行放任。
六,新冠核酸检测异常是确诊了吗?
七,酸检测异常而抗原检测正常是怎么回事?
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均为新冠病毒相关检测手段。核酸异常做抗原检测没问题,可能是由于实验因素导致其中一种检测结果不准确。
核酸检测出现异常结果可能是由于检测前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服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等因素导致。抗原检测结果异常主要是由于机体病毒载量低,以及抗原检测不灵敏等原因所致。一般两种检测方法以核酸检测结果为准。
核酸异常通常是指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结果,抗原检测没问题通常指抗原检测阴性。由于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当机体内病毒载量较低时,病毒表面蛋白含量同样较低,此时进行抗原检测可能由于蛋白含量太低导致无法显示出条带,出现抗原检测假阴性情况。
核酸检测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直接对病毒RNA进行扩增,即使特别微量的病毒核酸也能扩增出来。出现以上情况可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确诊,以核酸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
八,核酸检测什么情况下需要复查?
九,核酸检测有异议时,该怎么办?
核酸检测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措施。但近日有网友反映,上海有一些核酸造假现象。同一小区一天之内测出十几个新冠核酸阳性,而后续的方舱或医院核酸复核中这些案例无一例外全部为阴性;居民使用抗原自检的结果为阴性,但到了某些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那里,阴性就变成了阳性,而这些核酸阳性病人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相关症状,要求复核,换机构检测后,结果变成了阴性。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公布了《第一批合格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名单》,共计700余家。当前,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检测结果不准,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将承担何种责任?
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健表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规定,核酸检测机构首先面临行政处罚,包括警告、停业、罚款、行政拘留等。如果情节严重,还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可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核酸检测机构应对其出具的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负责,他表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居民可向行政机关申请重新检测,或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等。
十,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卫健委释疑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9日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出现假阴性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采样时间问题。患者感染早期采样,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浓度尚未达到检出核酸的最低量;或者是患者感染时间过长,感染超过10天或本身为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感染者,进入了恢复期,自身已产生抗体,核酸检测为阳性可能性大大降低。
二是质量控制问题。采样不到位未能采集到合格样本;样本采集后运送至实验室之前保存不当;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试剂仪器不配套、操作错误、室内质控不到位等。
三是数据造假等故意违法违规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夸大检测能力,超能力揽收样本,导致其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进而采取数据造假谎报结果,或通过实验室内再次混合检测样本以减少检测量,导致结果失真。
关于假阳性,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技术操作不当造成污染而导致:一是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在大规模筛查时样本量大、停人不停机,每轮扩增检测之间的清洁不到位,同时无法保证每个扩增管完全密闭,导致出现假阳性。二是在检测过程中样本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如阳性样本或阳性质控品污染了本来为阴性的样本。此外,还有个别实验室未按照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报告结果,将灰区可疑阳性按照初检阳性结果上报,但经过复核却为阴性,造成假阳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问题有些是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较难避免的,其发生有一定的客观性;有些是质量控制不够严格,需要持续改进;有些则属于主观故意,涉嫌违法犯罪,应当予以严厉打击。
——说明,以上素材来自不同媒体报道或其他专业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