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山,炸炸和过早为人津津乐道,戴家湖公园在某书掀起浪潮,武钢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殊不知青山深处,514终点站,还有一个船厂,遗世而独立。
除了广为人知的武钢,默默无闻的船厂和石化,撑起了青山的工业帝国的金三角。
自上世纪以来,一条条巨轮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世界各地,在波涛汹涌中乘风破浪。
不造船的船厂
69年,630艘船舶,218艘船舶出口,无数次的打破历史,开创记录,"中国最好化学品船船厂"名不虚传。
2018年,船厂建造的最后一艘船舶驶入大海,为青山船厂69年造船史,写下了完美的终章。
自此,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船厂,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船厂不造船,还能干嘛?
交付完最后一艘船舶,青山船厂没有像想象中的一蹶不振。弃船上岸的青山船厂华丽转身,转型钢结构业务,厂区连同码头被打造成集装箱集散中心。
曾经风光无两的船厂,如今稍显落寞。
百万方的工业园区,没有了万吨巨轮的填充,在转型后闲置了不少。阳光射入无人的厂房,锈迹斑驳的钢铁有些黯淡,曾经的它们也曾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在船厂鼎盛时期,每到这时,窄小的船厂老大门,就会有上千辆老式自行车蜂拥而出,浩浩荡荡。
直到日暮,才看到零星几人,骑着自行车,缓慢离开宽阔气派的新厂大门。浩荡的自行车大队终成了回忆。
不知道有多少船厂人的下班时光,都是在足球场渡过?
如今的球场,大门紧锁,杂草已经长到了半人高,只剩下摇摇欲坠的看台铁棚,依稀能看到往日的影子。
曾经繁华的菜市场,从萧条走向了破败,只剩两只小狗,在内看守大门。不知道迎接它的,是改头换面,重新开始,还是就此永别。
岁月饶过了船厂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船厂,总会觉得自己有被拐卖的嫌疑,514还未行至终点站,窗外的起伏连绵的工地,千疮百孔的无人危楼,已经让人忽而产生避世的错觉。
辗转崎岖到站,传统,复古的船厂村映入眼帘,时光在这里停滞不前,闲云野鹤,怡然自得,这里是00后没见过的武汉。
坐拥船厂和石化的船厂村没有高楼,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筒子楼,是这里绝对的主角。
复古的筒子楼,是电影取景绝佳之地,烟囱、吊车、钢架,广播、麻将、广场舞音乐,组合起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外桃源。
一梯几十户的超常布局,一层一用的公共厕所和浴室,现在只出现在大学宿舍之中。
公共洗衣台,是儿时夏日的玩水圣地。和玩伴坐在脚盆里一边洗澡,一边玩水,有条件的还能买上一把水枪,械斗一番,泡皱了手指的皮肤也浑然不觉。
小时候洋气的筒子楼,年久失修,两侧洒入阳光,也不能缓解楼内的阴暗。
船厂转型、新房修建,越来越多的原住民搬离生活多年的单身宿舍。现居于筒子楼内的,更多是外来的租户。只剩零星几家原住民,还坚守在此。
7、8年前,隔壁的澡堂关门大吉,冬日搓澡的乐趣,也少了几分。
在船厂,共享单车没有生存空间。每家每户都必备1-3辆自行车。
在路上逗留几分钟,十几辆自行车穿行而过,各有不同。在市区几乎已经消失无踪的儿时宝马——二八大杠,在这里也不算稀奇。
随意走进一间车棚,就是一本活脱脱的《武汉百年自行车图鉴》。
落灰的闲置电动车,显得有些落寞。除了外卖和快递,电动车在不大的船厂都成了多余。
船厂逐渐老龄化,多数适龄儿童的父母都选择了搬离,当年3所中小学如今也整合成青山小学与青山中学。
船厂不大,却足够自给自足,医院影院应有尽有。
菜市场拆除,旁边的集市悄然兴起,除了各色菜品水果,还多了日用杂货。不用出村的船厂生活,更显得轻松惬意。
自带BGM的船厂美食
船厂美食颇多,但要说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李李麻辣烫。
纵横船厂多年的老店,每到饭点,都座无虚席。模仿他的店子已经开了几十家分店,老板依旧不愿将分店开出青山。
一锅牛骨汤,加上一小碟秘制蘸料,就足以让李李麻辣烫在武汉的美食江湖称王称霸。
招牌的不老牛肉,更是开启了无数人新世界的大门。
时过境迁,唯一不变的就是船厂的夜生活依旧丰富多彩。下了公交车还平平无奇,转弯进入便民服务区,便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条街的宵夜烧烤,座无虚席。几乎每家店,都坐满了下班觅食的饕客。每个老板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武汉话。好久没有在市中心,听到这么纯粹的武汉话。
偌大的广场被桌椅填满了小半,若要问为什么还有大半空余,吃到一半,自然会知道答案。
跛子烧烤是船厂的老店,开了三十年,拥有着一批忠实的拥护者。
老板自信地说,许多熟客吃惯了他家的烧烤,即使搬离了船厂,也会特意从汉阳驱车回来,一解腹中馋虫。
不屑于冠上什么温州烧烤、汉派烧烤的名头,30年的历史,让跛子足够有底气。
30多年前,跛子夫妇面临岗位调动。因为一手人尽皆知的好厨艺,被街坊四邻赶来开了一家烧烤店。
相较于肉类,跛子的素菜更深得我心。被孜然照料到每一寸的烤粉、堪比素鲍鱼的香菇,都是比肉类更精华的美味。
最为可惜的就是因为少了儿媳妇帮手,我的最爱烤山药暂时下架。只希望下次回厂,还能再吃到它。
吃到一半,音乐响起,终于知道了空余大半广场的用途。这不,BGM就已经响起来了。
还没吃完烧烤,阿姨们的装备已经换了三次,丝巾、折扇、腰鼓,活脱脱一只全能老年舞蹈队。
从天亮吃到天黑,广场上更加热闹,不时还能看到几个小鬼头混入广场舞大军,肆意扭动。
似乎10后的童年,也不止有电子产品,和我们小时候,也没什么两样。
船厂村就像一块琥珀,被时光中停滞不前,却永远保持在了它最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