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关于题乌江亭的基本详情介绍)

公元839年,杜牧离开宣州,赴长安升任左补阙、史馆修撰,途中经过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据说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

站在特定的地点凭吊古人,杜牧借题发挥作咏史诗,作七言绝句《题乌江亭》,针对战争成败发表议论,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推想,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自古以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难以预料的。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够忍辱负重,无惧流言蜚语,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男儿。

江东子弟,才能出众者何其多也,若是霸王能够重整旗鼓以备东山再起,那么卷土重来的那一日,谁胜谁败还很难说呢!

杜牧熟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乌江自刎的典故,借此发表议论及联想。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率领骑兵从刘邦军队的重重围困之下突围而出,来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劝说项羽渡江,说江东有千里沃土,数十万百姓,尚有从头再来的资本。项羽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心怀愧疚,将乌骓马送予亭长,随后自刎而死。

胜败兵家事不期,杜牧落笔就是一句常识,胜败之事从来就是难以预料的,没有谁是永远的常胜将军。

包羞忍耻是男儿,懂得隐忍羞耻的才是干大事的人。言外之意是,讽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竟然会羞愤自杀,原因还是可笑的时运不济,算不上真正的男子汉。

项羽在《垓下歌》中还在感叹的时不利兮,无可奈何,男子汉就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诗人杜牧的看法,也有点怒气不争的意味在里面。

其实后来才女李清照称赞过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得到许多人的认可。

江东子弟多才俊其实是指乌江亭长劝说项羽的话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这是项羽的坚实后盾,然司马迁认为项羽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所以自刎,杜牧认为项羽无法做到包羞忍耻,浪费了江东的基业。

譬如东吴的崛起

卷土重来未可知,最后杜牧提出了未来的设想,升华了这首咏史诗的主题。原本停留在对项羽这位英雄选择自刎的批判和惋惜之情,瞬间提升到了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高度上,告诫世人:

一时的胜败算不了什么,总结失败教训,从头再来,未来可期。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今成了众多青少年的至理名言,譬如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小伙伴们口中,鼓舞着人们一次次从短暂的失利中爬起来,再接再厉!

我是@晴空莽莽,闲来读书,偶有所感,感谢关注。欢迎分享,你最喜欢杜牧的一句诗。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