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是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领域听到的最多的词。但我至今对于解决方案如何形成,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方法论。也就是说,我想说的,就是我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已,并不一定给别人带来指引。
我进入的是糖业,就是你理解的种甘蔗、生产和销售白糖的行业。事实上,我之前的从业经历,不管是卖啤酒茶叶,还是在美菜干过生鲜电商,对于现在的糖业来说,毫无价值。刚到公司的时候,看到期货盘面纷乱的走势线条、各种指标数据,都会脊背发凉、额头冒汗,最害怕出门跟别人聊天,向我发问,然后戳穿我骗子的身份。当然,也确实被别人无情地戳穿过,躲是躲不掉的。
我们公司的战略是以大宗白糖交易为核心,辅以仓储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并延伸产业上下游覆盖农、工、贸各场景的信息化、数字化,醉成构建一个功能齐全、模式完善的全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因为行业资源和认知不足,我负责的当然不会是交易这样的核心业务,而是延伸部分。说得好听点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赋能糖业降本增效,但现实是,我们连行业都不懂,赋能纯属扯淡。
那这扯淡的工作该怎么开展?
第一步:找到切入口
入口即需求。我自己理解里面可以归拢为四个:
(一)未被满足的需求
随着糖业供给侧改革,为了应对市场端的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原来行业缺失的部分逐渐暴露出来,也就是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逐渐增高,原本蔗田管理、砍收、制糖、储运等各环节都会出现机械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当时的我们就像在玉米地里掰棒子的猴子,东掰一个,西扯一个,啥AI质检、无人地磅、农资商城什么的都上了。
但这些玉米总有掰完的时候,就像所有的软件服务公司一样,我们望着一个个空空包谷壳,再也找不到新的玉米了。
(二)非需求
非需求指的是因为资金或者使用便利而放弃的需求。比如我们的同事到糖业集团推荐集采管理系统,然后糖企并没有付费的意愿,他觉得我们平白无故伸一脚到糖企和供应商中间,并没有改变什么。我们说提高采购招标效率,透明化采购和执行过程,然并卵,并不能得到认可。于是我们换了个方式,供应商付费,按交易数量收费。结果就很好,糖企乐意了,供应商也乐意(或者被迫乐意)
(三)被过度满足的需求
这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需求,或者商务在商机挖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听到客户谈起来的需求。比如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环节都有了很多系统,财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农务系统、生产系统...等等,诸如有些客户还做了集成,比如贸采一体化、销售仓储一体化、生产调度一体化等等。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管理者并不想看这么多数据,还有些数据或者信息并没有体现出来。不信的话,你看各公司会议的时长和次数就懂了。对,熟悉的朋友可能立马想到是BI,但不完全是,是任务+经营管理,除了业务、财务数据外,我关心的项目、会议、党组织活动等等进行得怎么样了。
(四)为过度满足的需求提供服务
撮合,这样就好理解了。简单的比如交易撮合,不去做入行门槛高得吓人的贸易,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提供撮合平台;运力撮合,不去干已经拼得头破血流的物流业务,为车货双方提供撮合匹配服务。
当然也不仅是撮合,比如代采、电商代运营、数据咨询服务等等,都是我们不幸处在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中一个突破的方向。
第二步:打造入口级产品
如果你经历过上述四个方向的左突右撞,你可能很快就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方案就是问题本身。比如客户需要你有全国的物流覆盖网络,而你的想法是如果我能承接你的发运需求,那我才能去布局和拓展我全国的物流仓储网络呀。类似的还有,客户想看看你的成功案例,而他就是你的第一个客户,你就想让他成为你的成功案例。我插,死循环,你让我开门,却把钥匙锁在房子里。
这个时候要去找把斧头-入口级产品来破门。
入口级产品,我的理解是重度链接客户的产品,高频、刚需。我想承接更多的发运需求,而货主希望我有健全的物流覆盖网络,那我是否可以借助网络货运产业园、灵活用工政策,解决物流企业进项发票获取难,成本高的普遍问题。也就是说物流公司每天发生的物流业务都会想到我。于是,我就具备了物流运力的汇集优势。
这样你可以类比一下,安全卫士之于360,QQ之于腾讯,团购之于美团,都是用来破门的入口级产品。
结语:第三步我还没做到,就不瞎扯了。我认为我能做到第二步,后面的想象空间就很多了。分享自己一直坚信的一句话:最高级的解决方案是机制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