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华(关于刘孝华的基本详情介绍)

17

2023 / 02

凌云: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310个!我市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温暖春季 幸福黄山消费券将于本月20日发放

我市抢抓农时筑耕基

影像力——百年榔梅花次第绽放

凌云: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2月16日上午,市委书记凌云赴祁门县平里镇接待来访群众,回应群众关切。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坚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天也不耽误着力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市领导杨龙参加公开接访。·汪悦·

凌云赴祁门县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月16日,市委书记凌云深入祁门南站项目建设现场,双程民宿、梅南公园、祁红小镇客厅、平里茶业改良场、祁门红茶产业集团厂区,祁门经济开发区电子产业园等地,实地调研祁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领导杨龙参加。·汪悦·

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品牌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

2月16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省住建厅、新华通讯社联合开展的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品牌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石现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一级巡视员孙立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中国网副总编辑(副局级)薛立胜出席,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孝华主持会议,市领导戴炜参加。·王蕾·

310个!我市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2月16日,记者从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情况通报会获悉,近年来,黄山市共有31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传统村落总量(8171个)的3.79%,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二,其中歙县(167个)、黟县(46个)分别位列全国县区第一、第十六。黄山市共有492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位列全省第一,其中歙县省级传统村落240个,位居全省第一。·王蕾·

温暖春季 幸福黄山消费券将于本月20日发放

我市将于2月20日发放温暖春季 幸福黄山消费券。据悉,2月20日至3月24日,我市将发放汽车券包666个,每个券包价值3000元,内含6张500元面额(交易金额满510元减500元)零售、住宿、餐饮通用消费券。>>>点击查看详情<<<·汪悦 胡声波·

《西递镇:全民参与保护综合施策利用》获优秀创新案例

2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在江苏苏州举办。西递镇作为安徽古镇代表在大会上分享文化遗产保护和古镇发展工作,也是黄山市唯一一家参加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单位,《西递镇:全民参与保护综合施策利用》荣获长三角一体化遗产保护优秀创新案例。·琚雯·

我市抢抓农时筑耕基

今春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协调全市6家有机肥生产企业、445家农药经营门店、381家种子经营门店有序开展农资储备,主要农作物备种675吨、农药储备近400吨、化肥库存量近2万吨。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发布指导意见、预警信息等25个2万余条,发放科技政策资料1.5万份。加大农资市场执法力度,开展农资打假巡查检查27次,出动执法人员128人次,检查门店企业89家。·市农局·

鳜鱼工厂化养殖喜获丰收

2月16日,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场捕获近1万斤鳜鱼,鳜鱼工厂化养殖喜获丰收。据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技术,能有效解决温度调控和水的循环使用问题,一年可完成两季鳜鱼养殖。该示范区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可实现年产量5万斤以上。这将有利于解决臭鳜鱼生产原材料供应难题,促进本地特色徽菜臭鳜鱼产业发展。·胡晓发 李立新·

黄山区力促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

黄山区节后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截至目前46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全区工业生产红红火火。预计,1-2月份全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工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9%。·胡晓发 桂政敏·

歙县经开区财税收入实现开门红

今年1月,歙县经开区实现税收12209万元,同比增长19.84%,其中工业税收7930万元,增长46.4%,顺利实现财税收入开门红。今年以来,歙县经开区以深入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为抓手,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加强各项稳企增效政策宣贯,强化春节期间企业走访和网格员包保,全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谢宇迪 焦丛曦·

屯溪区文化馆2023年免费培训班开课

2月13日,屯溪区文化馆2023年免费培训班正式开课。据悉,培训班每学年64节课,共开设朗诵、民族舞、葫芦丝、拉丁舞、黄梅戏、书法、形体与走秀、拉丁舞七门课程,截至目前,今年参加224人。·方晓坚·

休宁县远程异地评标为企优环境

2月13日,休宁县智慧医院建设及改造提升项目his维护和接口改造采购项目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模式顺利完成评标,打破了区域屏障壁垒,解决了场地资源不足、优质专家资源不足、专家熟面孔、评标路途远等重难点问题,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维护项目交易公平公正。仅2022年,该县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97个,市外远程异地35个,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互联互通迈出新的一步。·倪磊磊·

百年榔梅花次第绽放

眼下,休宁县齐云山上,云雾缭绕间,百年榔梅花次第开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欢乐观赏。齐云山上每年以榔梅苑的两株榔梅花开最艳,几日的暖风吹过,连绵春雨的滋润,淡黄的榔梅花缀满枝头,嫩黄的花蕊藏匿于花瓣中央,微风拂过,梅香四溢。游客们在梅树下嬉戏游玩,打卡拍照。·汪荷洁 戴稳笑·

食品安全携手童行

2月14日,屯溪大位小学部分师生及家委会临时党支部组织的党员代表走进超市,开展食品安全 携手‘童’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游戏火眼金睛辨一辨、食品安全趣味问答等多种形式互动,让学生增长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樊成柱 程慧玲·

奋斗正值青春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勇担新时代使命,2月15日晚,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举办2022级强国复兴有我朗诵比赛。此次朗诵比赛,不仅展示了青年学子的青春风貌,同时也增强了学子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新时代青年强国复兴有我的壮志。·徽师·

凫峰镇:小菌棒撑起致富伞

腊尽春回,祁门县凫峰镇凫源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迎来了2023年第一个采收季。经过雨水的浸润,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黑木耳如雨后春笋般破壳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袋。预计基地上半年累计产量近3万斤、收益90余万元。·吴成亮·

临河村:稳产保供菜篮子

2月15日,徽州区岩寺镇临河村蔬菜基地,当地菜农吴元旗和老伴正在采收白玉春早熟萝卜。临河村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是黄山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面积1100亩,年产蔬菜5000吨。据了解,白玉春是一种早熟春萝卜品种,生育期为60天。为保障早春蔬菜供应,当地农民除了种植传统蔬菜,也引进一些新品种,满足市民菜篮子需求。·程向阳·

商山镇:绿梅开采促增收

家门口就能打工,在这里采摘绿梅既方便又能增加家庭收入,真是好。近日,在休宁县商山镇大山绿都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绿梅基地内务工的村民高兴地说。据悉,该公司在3年前,引进并打造了集中连片的绿梅基地。目前绿梅树已开始采摘,明年将步入盛采期。绿梅种植基地将有效推动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戴同乐 王细燕·

安徽省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即将开始

安徽省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工作将于3月2日9:00至6日17:00进行。报名网上缴费截止时间:3月6日19:00。>>>详情点击查看<<<

今日晴到多云

2月17日,晴到多云,偏东风2到3级,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20℃。预计17日夜里到18日白天,多云。

今日一点一滴的进步

终会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你

新的一天

早安!

编辑/尹文君 一审/陈卫光 纪春燕 二审/王翠竹 终审/吴顺辉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