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华峰博客 1.4K

导语:喜欢看香港僵尸片或看过道教仪式的朋友们对急急如律令这句话肯定不陌生。许多道教仪式上,道士常常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很多人看到急急如律令这几个字,首先想到的便是道教。比如《太上正一咒鬼经》里噉食百鬼数千万人众精,百邪不得妄前,天师神咒,急急如律令。另外,唐朝诗僧寒山留有诗句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白居易写过白居易也提过这句话: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这五个字总能和降妖除魔联系在一起。

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道士作法

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道场

1.如律令源自何处?

急急如律令是汉代文书惯常结尾用语。由于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因此在符咒等内容上吸收了汉代的流行用语。宋人赵彦卫所著的《云麓漫钞》中说: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汉代文书结尾多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词结尾。该书中还抄录了一则汉代文书: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得车骑将军莫府文书,上郡属国都尉,二千石守丞,廷义县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绶,发夫讨畔羌,急急如律令。由于需要讨伐羌人,要求收到文书的单位立即按照要求帮助。现在出土的很多汉代文书简牍能看到急急如律令、如律令等词。

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汉简

急急如律令强调文书中的内容与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其中急急表示这个文书传递的速度,汉代文书中有急或急急表示文书的不同速度。如律令存在 按照律令条文执行、与律令相同等多种解释。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一书所解释,除了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词外,在汉代的文书中,还能经常见到如诏书律令、如太守檄书律令等说法,各种文书的性质、功能千差万别,倘若把如字解释成按照,那么不同类型的檄书、诏书难不成有着相同的规定的和条文?如果是与律令相同,功能各异的各种律令又怎能一致呢?曾经有汉代文书用它如太守都尉府檄书律令结尾,它当指该文书本身,或许汉代文书结尾常用的如律令想强调的是文书中的内容与律令具有同等效力,即文书中的内容等同于律令。

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道士的符咒

律令包含刑罚法规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律令作为中国古代律令法系的核心,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奏律令包含刑罚法规的律和皇帝命令的令请秦始皇焚书,提出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刘邦入关中后曾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律内容逐渐丰富,萧何作《九章》,韩信订《军法》,叔孙通制《仪法》,其后又有晁错更定诸侯王法令三十六章。据《汉书·刑法志》记载,到汉武帝时,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禁罔寝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而汉代官员要奉三尺律令以从事,官吏的一切公务作为,都必须以书写在三尺简册上的法规为依据。因此,汉代的律令是相当完善,而是否熟知律令也是考核汉代官员的标准之一。

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秦直道

1983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发现了一批法律文书,被称为《二年律令》,其中包括《贼律》、《盗律》、《具律》、《告律》、《捕律》、《亡律》、《收律》、《杂律》、《钱律》、《置吏律》、《均输律》《传食律》、《田律》、《□市律》、《行书律》、《复律》、《赐律》、《户律》、《效律》、《傅律》、《置后律》、《爵律》、《兴律》、《徭律》、《金布律》、《秩律》、《史律》《津关令》等诸多内容。

2.文书的传递

如律令是为了强调文书内容与律令具有同等效力,正是形形色色的文书传递支撑起了汉代国家管理体系,中央的政策通过文书及时贯彻到地方,而地方的情况又通过文书及时反映到中央。因此,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书传递系统,而承担如律令传递的机构就是邮。

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秦代的交通网也是重要的邮路

《说文解字》邮,境上传书之舍也。关于邮的设置,张家山汉简《行书律》对此有所规定。一是十里一邮,在长江以北地区十里置一邮;二是二十里一邮,《行书律》规定南郡江水以南,至索南水廿里一邮索指现在的汉寿县,南水疑为渐水的别称。三是三十里一邮,《行书律》规定北地、上、陇西,卅里一邮。北地、上、陇西都是郡名。位于西汉行政区域的北部;四是得进退就便处置邮,这是对于地势险要,地理条件不便之地设置邮舍的规定,文书是沿着邮之间依次传递。

太上正一咒鬼经,世界十大禁咒你敢念吗

驿站是邮的后继产物

3.秦汉常见的文书传递方式

张家山汉简中专门有《行书律》,是专门关于文书传递的相关规定,根据学者对张家山汉简以及其他秦汉时期其他简牍的研究,对秦汉的文书传送制度有了大概了解。徐润《里耶邮简 》一文,介绍了秦汉时期文书传送的几种方式。

以邮行。张家山汉简《行书律》有书不当以邮行者,为送告县道,以次传行之, 文书是依次经过专门设立的机构即邮传送的。

以燧行。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战事防备区域采取的传送方式,文书的传递在各个烽燧之间依次传递。现在发现的文献资料,以燧行最早见于汉代,如居延汉简有广田燧以次传行至望远止。

轻足行。轻足行是步行传送文书,这种传送方式是在距离较近的文书收发地进行,睡虎地秦简《田律》提及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日)日富谷至:《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2.徐润:《里耶邮简 》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